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饮食保健
疾病用药

彰显科室文化,促进学科快速发展

医院消化科在院领导的的领导和支持下,科室以建设国家级重点专科为发展目标,以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以队伍建设为根本措施,以诊疗进步为核心任务,以临床研究为有力武器,以人才培养为重要手段,以对外交流为突破渠道,以科室文化为思想保障。年底,消化内科喜传捷报,消化内科1项科研项目获省卫计委科研立项,1项科研项目获成都市卫计委科研立项,1项科研项目获成都市第五批科技惠民项目立项,喜讯传来,科室为之振奋和高兴,回顾科室年的发展,在学术和技术上再上台阶,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科室的人文管理和团队的努力奉献,对于学科进步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回顾一:年6月2-3日,在简阳城市名人酒店成功举办“四川省成都市消化学术会议暨消化微创诊疗学习班、消化学科发展论坛”。

大会由成都市医学会消化专委会主办、医院消化内科协办,经过精心的准备邀请了来自成都、北京、山东、河北、重庆、遵义、上海及省内各地区约60余名顶级专家和省内消化学术带头人参会。

医院消化科杜志强主任致词

医院唐承薇教授致词

医院徐文革副院长致词

医院消化疾病中心主任杨云生教授授课

医院白文元教授授课

医院庹必光教授授课

医院杨仕明教授授课

上海同济大学郜恒俊教授授课

医院左秀丽教授授课

医院陈拥军院长授课

医院胡兵教授授课

医院唐承薇教授授课

医院李广阔教授授课

医院沈磊教授授课

大会期间,来自国内的消化界专家围绕消化血管介入、ERCP、ESD、胆胰疾病、胃肠疾病、消化内镜、肝病等领域做了精彩的专题学术报告,他们结合国内外消化学科最新进展,联系自身研究成果,与参会代表分享了国际前沿与实际应用经验。丰富的演讲内容让参会医护人员获益良多,整个会场洋溢着热烈的学术氛围,会场座无虚席,秩序井然。

学术会议医院消化学科建设分会场,主题为“消化学科建设及质量管理”,邀请国内、省内40位优秀的消化及内镜管理专家,医院消化学科建设、发展工作传经送宝、献计献策。论坛由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唐承薇教授主持,论坛会场是一场别开生面、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对于秉承国家推进分级诊疗的政策,大力推进、医院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消化科杜志强主任在会议上就学科发展微创管理进行了发言,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大会主会场

大会分会场

医院学科发展论坛

大会汇聚了我国及省内消化内科诸多顶尖专家,群贤毕至,为四川省特别是医院的消化界同道提供了一次开阔思路、学习提升的宝贵机会,堪称一场思想的华丽碰撞、学术的饕餮盛宴。

回顾二:年7月30日,简医消化科成功举办“超声内镜小探头、环扫技术手把手培训班”。

为促进学科技术水平的提高,我院消化内科精心筹办的超声内镜手把手培训班在我院消化内科成功举办。培训班旨在探讨超声内镜临床应用及在消化道疾病中的新进展,培养我院消化内科医师快速掌握超声内镜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培训班邀请了国内知名的超声内镜专家孙晓滨教授来院进行超声内镜授课、演示及手把手培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此次培训取得了圆满成功,提高了科室技术水平。

我科经过充分准备,选择适合做超声镜检查的病例,不同病例具有疑难、复杂的特点,由我科内镜医师做小探头、环扫操作,教授做指导,解读复杂的技巧,并进行手把手操作演示,所有病例均圆满明确了诊断。随后在科室作了“超声内镜对消化道粘膜下肿瘤诊治的价值”的沙龙会议,详细探讨了超声内镜在消化道粘膜下肿瘤诊治中的优势地位、具体操作经验、并发症的处理,大家表示收获很大。

我科为本地区首家开展小探头超声内镜诊疗技术的单位。本次我科成功举办消化超声内镜手把手培训班后,将促进我院消化科开展消化超声内镜的小探头诊疗技术,填补我院超声内镜的技术空白,并进一步促进本地区消化道超声内镜这一高科技诊治技术的开展,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回顾三:年10月15日,简医消化科成功举行“IBD诊疗研讨会暨临床科研经验交流论坛”。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会议邀请医院著名的欧阳钦教授、张燕医院刘卫辉副教授前来授课,与我院医师齐聚一堂,共同分享炎症性肠病(IBD)诊治方面的心得及临床科研方面的经验,也探讨了治疗IBD的诊疗及基层医师在临床科研方面的新思路、新方法。

医院消化内科杜志强主任主持

医院徐文革副院长致欢迎词

医院欧阳钦教授授课

医院张燕教授授课

医院刘卫辉副教授授课

医院欧阳钦教授作总结

会议由医院消化内科杜志强主任主持,来自我院消化内科、消化内镜室及内科规培医师等近8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医院欧阳钦教授就“IBD诊治中的临床思维与实践”做了深刻的诠释,并就炎性肠病的规范化诊疗方案给我们临床治疗IBD带来了新思路。医院张燕教授就“临床科研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授课,在临床科研建设方面的思路、方法、基本程序做了精彩的阐述。医院刘卫辉副教授就“以病人为老师,以兴趣为导航——如何开展临床科学研究”进行授课,临床科研在发现、规范流程及细节处理做了精彩的演讲。

会议得到了参会教授、医师的高度评价,不仅促进了医院医院在临床科研层次的相互协调、相互交融、相互汇通,同时也加强了我院医院消化科之间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了我院消化科临床诊疗水平,大家纷纷表示希望今后有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

回顾四:年10月15日,简医消化科成功举办“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诊疗新进展培训班暨内科住院医师规培基地学员培训会议”。会议首次面向全国直播。

部分专家与科室人员合影

会议现场

会议我们邀请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医院消化科张文辉教授、江医院肝病科梁斌教授、医院医院院长王一平教授、医院吴俊超教授、医院李贞茂教授、医院徐辉教授、医院邓明明、李昌平教授、医院陈志清主任等多位专家、教授。参加此次学术盛宴的有来自重庆、成都、双流、绵阳、德阳、遂宁、南充、资阳等地学员及我院医务人员,共计余人,全场坐无缺席。同时,此次学术会在“微医汇”视频平台面向全国进行在线直播。

此次学术会议是为了交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疗新进展,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消息,开阔本地区医师的学术视野,提高诊治水平,强化医师规范性认识以及对专业知识在更新、再提高,促进我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新进展的内镜救治水平。

消化内科杜志强主任致开幕词

我院徐文革副院长致欢迎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张文辉教授授课

江医院梁斌教授授课

医院医院院长王一平教授授课

医院吴俊超教授授课

医院李贞茂教授授课

医院李昌平教授授课

我院消化内科杜志强主任致开幕词,会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张文辉教授、江医院梁斌教授、医院医院院长王一平教授、医院吴俊超教授、医院李贞茂教授、医院李昌平教授分别就“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技术”、“食管静脉曲张规范化个体治疗及风险管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门脉高压症治疗之进展和选择”、“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诊治和进展”进行精彩授课。参加人员积极提问,学习交流热情一度点燃,与专家们的沟通、问答使会场气氛达到高潮。

下午会议分为两个会场,第一会场举行了内科住院医师规培基地学员培训会议。第二会场为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现场演示。

第一会场由医院邓明明教授就“如何做个优秀的临床带教老师”进行授课,并组织消化内科示范教学查房。受到了我院广大内科住院医师规培基地学员的好评,均表示获益匪浅。对我院内科住院医师规培基地的教学管理邓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

医院邓明明教授授课

医院邓明明教授授课

医院邓明明教授教学查房

医院邓明明教授教学查房

第二会场由江医院梁斌教授及我科内镜室护理人员为会议代表进行现场实际操作“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术”。梁教授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跟大家分享,并指导我科内镜医师内镜下操作技巧。学员们围绕在梁教授周围认真观看演示,提出自己的疑问及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梁教授均一一回答,与学员们深度交流,娴熟的操作以及精彩的讲解使在场学员受益匪浅。

江医院梁斌教授现场演示

江医院梁斌教授指导操作

江医院梁斌教授演示现场

江医院梁斌教授演示现场

食管胃静脉曲张诊疗新进展的培训,将极大提高简阳及资阳周边地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断水平,促进我院消化学科的重点学科建设,将有力推进科室的科技创新及建设。我科会以此为契机,夯实重点专科建设,不断增加影响力、辐射力,为本地区的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内科住院医师规培基地学员培训会议,是全面加强对住院医生规范化培养建设,是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如何提高临床操作技术、如何提高临床诊断思维能力的培养,授课教授对如何适应学员和医生的双重角色进行交流,对临床带教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回顾五:持续、定期进行网络会议,努力提高科室学术水平。

我科不断改进学习方式,不定期通过网络视频学习讨论10余次、不断提高科室医护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医院专家、同仁一起交流学习、分析讨论,努力提高技术水平。

医院消化内科年度的学术活动内容丰富、学科技术得到极大的提升,科室影响力更大,促进和提高了学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回顾六:年3月9日医院消化科年举办多次义诊活动。

我院消化内科作为全国肝胆病防治技术示范基地、国家早期胃癌网络协作中心、医院整合医学分中心年除了多次举办了多次学术活动,还举办了义诊免费为病员服务,为积极响应全国肝胆病防治技术示范基地的作用,为更好的、更有效的举办卫生知识、健康扶贫和教育专题讲座,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消化内科在坛罐乡百姓开展免费义诊活动。

此次开展的义诊活动发放了健康宣传资料余份,共为名群众进行了检查、诊断,为余人检测血压情况,为50名群众免费提供碳14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免费发放义诊药品。此次义诊活动深受坛罐乡广大群众的欢迎,消化内科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不但解除了民众的疾病隐患,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强化了村民卫生健康意识,使广大村民积极主动参与疾病检查。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才能预防疾病,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生产建设中。

回顾七:消化科学科发展ERCP典型案例回顾助力内镜技术促进救治能力的提升

------我科陈天明主任医师开展胆总管结石不开刀“微创化”诊疗纪实

患者。。。,女,87岁,主因“上腹部疼痛13小时”入我院消化科。诊断:上腹痛待诊:肝内外胆管结石伴胆管炎;高血压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胆囊切除术后。彩超提示:显示部分肝内外胆管扩张,肝外胆管上段壁毛糙,内可见点状强回声附壁。入院后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0.63×10^9/L。MRCP提示:左右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明显扩张,胆总管管径约1.8CM,管内多个结石,直径约0.6-1.3CM,胆囊未见,少量腹水。科室组织专家讨论后,患者诊断明确,老年,有ERCP适应症,外科开腹手术创伤大、风险大,内镜技术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完善相关检查后于-03-22在全麻下行经口逆行胆管造影(ERC)+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十二指肠乳头柱状水囊扩张+碎石+取石+球囊清扫+鼻胆管引流(ENBD)术。手术时间40分钟,术后复查各项指标转为正常,4天后痊愈出院。

患者。。。,男,75岁,主因“上腹部持续疼痛7+天,加重伴皮肤、巩膜黄染1+天”于-06-05门诊以“梗阻性黄疸”入我院普外三病区。腹部CT提示:1.慢性胆囊炎,胆总管扩张,建议MRCP进一步检查。入院血液室检查:中性粒细胞百分数88.0%;生化室检查:总胆红素.8umol/L,直接胆红素.1umol/L,总胆汁酸.0umol/L,丙氨酸氨基转氨酶U/L,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U/L。心脏彩超:主动脉增宽,左房增大,主动脉瓣轻-中度返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腹部MRI:1.急性胆囊炎,胆囊肿大,胆囊颈结石。2.肝内外胆管扩张,MRCP胆总管内条状低信号影,泥沙样结石沉积。3.双肾周桥隔增厚。4.双肺下叶炎变。于年6月13日在全麻下行逆行胆管造影(ERC)+乳头切开柱状气囊扩张+球囊清扫+鼻胆管引流术。术后患者恢复较好,黄疸明显减退。于-06-16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继续予以抗感染及保肝等对症治疗处理,很快治愈出院。

胆总管结石特指的是存在于胆总管内的石头,有原发性和继发性结石之分,但都可引起胆总管梗阻,导致胆汁排出障碍,患者出现黄疸及胆道感染,严重的患者可并发化脓性胆管炎,快速导致休克及死亡,其危险程度不亚于心肌梗死。如果梗阻位置在胆总管开口处,会累计胰腺,导致胆源性胰腺炎,更使病情复杂化,如认识不足,也易漏诊。此病在四川为常见病、多发病。

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类:

1、经皮经肝肝内胆管入路(图1、图2)。主要针对多次开刀、可能面临巨大手术困难的病例,但前提是肝内胆管扩张充分,易于穿刺。在建立通道后用胆道镜碎石取石,也是一种微创方法,但应用面窄,受惠人群不多。

2、经腹胆总管中间入路。也就是经腹壁开腹做胆总管探查取石、或者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创伤要大于前者(图3、图4)。

3、经口腔胆总管乳头开口入路,主要指采用十二指肠镜进行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是典型的经自然腔道手术(图5—图10)。ERCP取石的创伤很小,部分患者术后2小时下床活动,次日进食,术后3天内即可恢复出院。

由此可见,开腹或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因术后需在腹部长时间留置T管引流(3周至3个月,甚至更长),且住院时间长,造成了生活工作上的诸多不便,增加了患者痛苦。是其他方案失败后不得已的终极治疗方案。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英文缩写ERCP),是指将十二指肠镜经口腔插入到十二指肠降部,找到胆总管下端的开口、也就是十二指肠大乳头;从镜子的活检通道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进而进入胆管系统,并注入造影剂后做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业界也将上述造影过程称为诊断性ERCP(图11、图12)。由于微创器械和材料的进步,在诊断性ERCP的基础上,可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以开放通道,随后可以进行胆总管或胰管结石取石术、胆总管胰管内支架引流术、鼻胆管/鼻胰管引流术等治疗性操作。由于ERCP不用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尽可能控制在40分钟以内),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深受患者欢迎,是目前胆胰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也是肝胆胰外科的关键微创技术。

年Kawai首先采用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此术式是通过人体的自然生理通道,用内镜器械切开二十指肠乳头,用取石网蓝及球囊取石。由于一般不需麻醉,不用开腹即可取出结石,对人体损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疗效肯定。但手术需器械设备,对施术者技术水平要求高,且受十二指肠乳头位置、形态及结石大小、数量等影响;术后有发生出血、穿孔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ERCP技术一直内镜技术中最困难、最复杂、风险最大的技术,同时也是患者受益最大的技术,一直是内镜技术中顶尖技术。我院消化科主任杜志强主任医师带领下于3开展了此项技术,目前以陈天明主任医师的ERCP团队技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避免了众多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开刀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科室ERCP团队经过标准化培训,技术进展迅速,并利用结合超声内镜技术解决了众多疑难复杂的胆道疾病。

1、胆总管结石:①直径小于25px的结石,EST后可自然排出。②直径1-50px的结石,采用取石网篮直接取出。③大于50px的结石,经碎石网篮碎石后排出。

2、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均很高,经EST和经鼻胆管引流(ENBD)能有效地引流出感染性胆汁,迅速降低胆管压力,控制病情进展,从而达到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目的。

3、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特别对重症类型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及时行EST减压和ERBD引流胆汁,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4、奥迪氏括约肌痉挛或良性狭窄、慢性胰腺炎:行EST后疗效可靠。

5、手术后胆汁外瘘:胆囊切除术或胆管切开术后早期发生胆瘘,如再手术探查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较高,行EST后置入支撑管到达瘘口近端,胆汁外漏一般能在几天内停止,胆管瘘口封闭,可以替代危险性及高的胆管再探查手术。

6、晚期壶腹周围癌的减黄:行EST后引流胆汁,缓解黄疸,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当然,ERCP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坚硬、较大的胆管结石,十二指肠镜不能取出,还可以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微创胆总管手术。年Phillip完成了首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将腹腔镜技术用于处理胆总管结石。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先应用十二指肠镜经口将ENBD管置入胆总管,通畅引流胆汁,之后经腹腔镜手术切开胆总管取出结石,这时缝合胆总管就不需要T管引流了,因为之前置放的ENBD管能起到引流胆道的作用,避免了T管的痛苦。十二指肠镜、电子胆道镜、腹腔镜联合的“三镜联合技术”,使胆总管结石微创处理更加安全。临床应用中,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和时机,可能有不同的结果。理想的胆总管结石微创处理的方法,应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并发症少,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率低。而合理的选择方案,依靠于专业的肝胆胰脾外科以及内镜技术的密切配合。

回顾八:我院消化内科举办胃肠道疾病健康大讲堂,持续半年,利用周末时间坚持为病人提供疾病健康知识。

为使广大病员以及家属更多的了解消化道疾病知识,提高胃肠道保健意识,同时为进一步加强科室健康宣教力度,创新健康宣教方式,我院消化科近期连续举办胃肠道健康大讲堂的形式进行健康宣教,获得患者及患者家属一致好评。消化科在科室主任策划下,拟定了为期半年的健康教育讲座内容,分别在门诊、消化内镜室,以及消化科提前告知,讲座定于每周五下午15:00开始,内容基本涵盖消化科常见疾病及检查项目,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回顾九:超声小探头、环扫内镜检查在我院消化内科正式投入使用

超声内镜术(EUS)是一种将内镜和超声技术相结合的消化道检查技术,目前,超声内镜小探头、环扫技术在我院消化内科内镜治疗室正式投入使用,医院开展超声镜少数单位之一。

超声内镜(EUS)是将内镜和超声相结合的消化道检查技术,小探头技术是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当内镜插入体腔后,在内镜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病变的同时,可利用内镜下的超声行实时扫描,可以获得胃肠道的层次结构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内镜和超声的诊断水平。

超声内镜适应范围包括:(1)判断消化系统肿瘤侵犯深度;(2)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3)消化系统肿瘤的复发和放、化疗疗效的评价;(4)真、假性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鉴别;(5)判断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和性质;(6)判断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和栓塞治疗的效果;(7)显示纵隔病变;(8)判断消化性溃疡的病变深度和愈合质量;(9)判断十二指肠壶腹肿瘤;(10)中下段胆总管疾病的诊断;(11)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12)其他如贲门失弛缓症和炎症性肠病等的诊断。

消化内科开展超声内镜检查,为消化道疾病的诊治开辟了新的途径,填补了我院超声内镜检查空白。为成都市东部区域的广大群众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医疗服务,具有划时代意义。

回顾十:我院消化内科开展可视胶囊内镜检查项目,为医院

医院消化科引进可视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的诊断方面又添新利器。医院胶囊内镜已经多年,可视胶囊内镜检查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检查需求,可以在体外实时监控胶囊拍摄的小肠粘膜状况,了解胶囊的位置,给医生和患者提供珍贵的影像资料,目前已经开展体外可以操作视频的胶囊内镜10余例。胃部检查有胃镜,结肠检查靠结肠镜,而位于胃和大肠中间的小肠长达4至5米,在检查方法上虽有小肠镜,但操作复杂、患者痛苦大。胶囊内镜的出现,使这一难题得到破解。

胶囊内镜扩展了消化道检查的视野,克服了插入式内镜所具有的耐受性差、不适用于年老体弱和病情危重患者等缺陷,与胃镜和结肠镜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可作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适应症包括: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和缺铁性贫血;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结肠炎、未确定型结肠炎和回肠炎;小肠肿瘤,包括良恶性肿瘤和各种息肉病综合征;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胃镜及结肠镜检查阴性但腹部症状仍持续存在的情况等。

患者在接受胶囊内镜检查后,医生将内镜采集的图像数据传输到专家的影像系统,由科室组织专家阅片讨论,做出临床诊断报告,让患者享受到更准确、更权威的诊治,据悉可视胶囊内医院开展的单位,为本地患者选择进行无痛小肠检查增添了福音。

回顾十一:我院消化科成功开展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揭开小肠“神秘”面纱

年6月5日,我院消化科首次用双气囊小肠镜为一位怀疑小肠空肠肿瘤的患者顺利实施了经口小肠镜检查,发现了小肠肿瘤病灶,圆满完成我院第一例双气囊小肠镜检查。

人的小肠长约4—6米,从幽门以下开始直到回盲瓣结束,是消化道最长的管道。由于受其位置较深、冗长、褶皱多、蠕动快等独特的解剖特点所限,以往一直是消化内科临床检查的盲区,被称作消化道中的黑暗大陆,这使许多小肠疾病长期得不到明确的诊断和有的放矢的治疗。随着胶囊内镜小肠的常规内镜检查成为可能。然而胶囊内镜只能作为诊断工具而无法实施治疗;双气囊小肠镜由于操作有一定难度,费用较高,操作复杂,一直没有得到推广,医院医院可以开展此项技术,2年前科室经过选送医师、护士到上海医院进修学习,已经熟练掌握此项4级内镜诊疗技术,目前可以常规开展检查。通常情况,经口进镜可抵达回肠中上段,经肛门进镜可上达空肠中下段,这样交替进镜可对整个小肠进行完全、彻底的检查,一扫小肠检查“死角”,将小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

双气囊小肠镜克服了胶囊内镜不能直视观察和取活检的缺点,在肠腔内可进可退,发现病变还可以取活检,做标记。小肠镜上附有一个管道,其巨大优势是能进行内镜下操作和治疗,可以病理确诊小肠病变,也可以治疗一些常见的小肠病变,如内镜下止血、息肉切除、球囊扩张,支架置放等,图像连贯清晰,明显提高了小肠疾病的诊断率。更利于许多疑难复杂的小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许多小肠出血性疾病、不明原因的贫血、克罗恩病、肿瘤、成为有“因”可寻的常见病而得以治愈,使“神秘”的小肠撩开面纱。

同时,此次消化科成功开展双气囊小肠镜检查,也标志着我院消化内科利用胃镜、结肠镜、小肠镜将整个胃肠道全部贯穿,极大提高了对于各胃肠道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效率,使我院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回顾十二: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手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通过2年前离体动物实验以及活体猪实验,快速促进学科技术提高,我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已经成熟开展早起大肠癌和胃癌ESD技术,标志着我院内镜微创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

我院消医院领导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科主任的带领下通过前几年开展多例离体猪胃动物实验,科室医生护士外出进修、培训,医院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了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的动物离体肿瘤剥离实验,掌握技术的要点和难点,使科室ESD技术的快速成熟奠定了的坚实的基础,今年已经顺利、成功开展了成人27例胃及大肠粘膜早期癌的粘膜剥离术,患者恢复良好,得到彻底治愈,微创诊疗技术得到极大的提升,并在年初开展了资阳地区首例POEM、STER手术,填补了我院空白。ESD技术目前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它的开展,势必成为我院内镜微创手术的里程碑,给本地患者带来微创治疗痊愈的福音,对于学科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早期胃癌ESD手术

(二)乙状结肠直径3cm肿瘤ESD手术

回顾十三:获得省、市科研课题立项3项

消化内科1项科研项目获省卫计委科研立项,1项科研项目获成都市卫计委科研立项,1项科研项目获成都市第五批科技惠民项目立项。获得成都市课题资助经费11万元,省卫生厅课题资助经费5千元。

回顾十四:主编专著1本,发表核心期刊论文。

回顾十五:ERCP团队人才培养标准化

回顾十六:我院消化科好获得“医院简阳整合医学中心”,樊代明院士莅临我院授牌。

5月7日上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医院院长樊代明院士莅临简阳,将“医院简阳整合医学中心”的牌匾授予医院消化科,这标志着该中心正式落户医院。简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古华书,简阳市卫计局相关领导及该院医联体成员单位代表和医护人员近三百人参加了授牌仪式。授牌后,樊代明院士还给大家带来一场以《整合医学——走向医学发展新时代》为主题的精彩讲座。

回顾十七:科室荣誉

杜志强主任、汪明副主任、陈天明主任医师均获得“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我科杜志强主任获得全国肝胆病诊疗基地优秀咨询专家。

杜志强主任被选举为“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第三届全国委员,被推举为中华消化心身联盟四川省委员会首届常务理事,当选为四川省老年医学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天明主任医师当选为专委会委员。

回顾十八:外出进修

科室选派业务骨干:周祥荣、廖锦文派出到成都、广州等医学院消化内科进修学习,均取得消化内科专培证书。

回顾十九:参加国内内镜中心培训

回顾二十:参加国际会议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专病专治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mbc.com/jbzl/8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