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一位年轻医生,默默照料一名高位截瘫患者,医生是31岁的马腾飞,患者是55岁的张金妹。
年马腾飞从泉州医高专毕业分配镇前镇卫生院,2医院。年5月25日,高位截瘫卧床35年的张金妹患膀胱结石住院,由此结识了马腾飞,一个多月后,6月29日张金妹出院。
高位截瘫的张金妹没有患膀胱结石前,大小便尚能自理,但患病出院后大便却不会正常排泄,经常需要医生帮助“淘”才能完成。
由于患者高位截瘫,医生上门服务是她的企盼。第一次换膀胱造瘘管时,县医院外科主任周政带着马腾飞和另一位医生到张金妹家里,细心的小马留给了张金妹联系电话,五年坚持倾情照顾截瘫女患者的真情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即便医院,调到县婚育“一站式”服务中心。他为她治疗,为她掏粪,性别并没有成为他对她照料的障碍。
政和年轻医生马腾飞倾情照顾高位截瘫女患者张金妹的真情故事马腾飞帮助张金妹大姐倒开水
对于高位截瘫的张金妹来说,朝夕生活的房间就是她的世界。每每到了晚上,张金妹的房间是不用开灯的,医院仅一墙之隔,医院住院部大楼的灯光会照进自己的房间,那灯光明亮且温暖,这不由让人想起了凿壁借光的故事。其实,这灯光更是她内心的一盏长明灯,医院年轻医生马腾飞那里感受到人间温情的大爱大美之灯。
马腾飞与患者张金妹的故事缘起年5医院泌尿科的一次住院。
主动为高位截瘫女患者“淘”大便换导尿造瘘管
马腾飞在张金妹家拖地
年10医院后马腾飞分组在外一科跟周政主任学习。年5月25日,张金妹因尿路感染入院,一检查不得了,发现膀胱有个鹅蛋大小的结石。“听说当时手术完自己七天七夜才苏醒过来,一个多月后,在6月29日我才出院”张金妹说。
出院后,换导尿造瘘管,便秘人工排便是张金妹最大的障碍。她是一位“无腿”的人,医生上门服务是她最热切的企盼。在她的要求下,第一次换膀胱造瘘管是周政主任带着马腾飞和另一位医生上门服务的。当时,细心善良的小马留下了联系电话,五年的坚持就这样开始了……
病人导尿用的膀胱造瘘管是每月要更换一次的,医院更换,抬病人、扶轮椅,上下楼梯,每次是要两三个人才能完成的,而且费用较高,每次换管要元左右。那年小马26岁,医院宿舍。是个手脚勤快的阳光男孩。由于金妹家医院的后面,因此每次有问题要处理,小马都是随叫随到。
开始几次,医院购买好管子,带上手术包来到患者家里。渐渐这样一来二去几次之后小马发现这样不方便,而且每次换管的费用还挺大。于是,索性自己掏钱托同事买来一包管子和一包医用手套放在病人的床头,这样既省去每次掏30医院购买的麻烦,干起活来又省时高效。
“换管还是比较有时间规律的事,最麻烦的是张金妹经常便秘”马腾飞说。“有时半夜肚子痛得厉害,我怕打扰小马医生,但又没有办法,只能叫他来”张金妹说着几度眼眶湿润了,也哽咽了。“我没有男孩子,小马医生比儿子还更亲,没有他照顾这么多年我肯定早已没命了”这是张金妹反复多次的呢喃自语。
张金妹介绍,抠大便肯定是很脏的,每次小马带着手套帮自己处理好后,有时粪便会沾到其他地方,他就会找来毛巾把这些处理干净,自己尿液粪便把床铺弄脏是常有的事,每次小马都会帮自己把被子换好了再走。
一个电话马腾飞就出现在她面前,哪怕是半夜三更
张金妹在讲述过程中几度哽咽
五年来,每个月马腾飞总会定期来到张金妹家里,为她更换膀胱造瘘管。
五年来,每当张金妹大便急的时候,一个电话马腾飞就出现在她面前,哪怕是半夜三更。
但是,马腾飞对张金妹的帮助远远不止这些。
张金妹说:“年9月我患了带状疱疹,小马和邻居的孩子小佳,还有如今在建瓯林业局上班的妹妹的孩子小雄医院。这几年,自己患上了高血压,也经常感冒,只要一个电话他就把药送到了床前”。
小马医生这样不辞辛苦忙前忙后照顾自己,金妹是过意不去的。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年,快到年底时,她包了元红包给小马。当时小马生气了,便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一定要这么客气,他以后就不来了,张金妹只好收回了红包。
是的,小马会不会离开,是张金妹心里最担心的事情了。如果没有小马,她的生活又会怎样?但这些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年小马本来想去江苏发展,为了她那期待的眼神,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牵挂他没有走;医院,调到了县计生服务站,这时离张阿姨家的路也更远了,但依旧随叫随到。
张金妹称呼了“马医生”两三年后,现在,她见到小马就叫“俺弟”,这是金妹内心感激之情的流露,更是亲情的呼唤。
问及小马为什么会默默无闻做了这么多年,他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时,他的回答很简单:“也许这就是缘分吧,阿姨的精神很令我感动。我是一名医生,这些工作只是举手之劳,如果没有我,别人也会这么做的”。
15岁少女建筑工地大楼摔下,腰椎骨折高位截瘫
张金妹年轻时的照片
那么,这位小马口中的“阿姨”有着什么故事感动着小马呢?感动马腾飞的是张金妹的坚强和对生命的乐观向上。
张金妹祖籍在杨源村,年出生,在8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年她读三年级,由于家庭负担重,便辍学帮助父亲打理家务。年,年仅15岁的她随父亲到建筑工地干活,以赚取每天1元的工钱来减轻家庭负担。29天后她不幸从工地三楼摔了下来,这一摔,导致腰椎骨折,高位截瘫。对于一个15岁的少女,犹如花蕾含苞待放却遭遇冰雹的摧残,此后,不能行走的张金妹只能躺在床上,度过自己的人生。
卧床整整40年,40年足不出户,你能想象吗?是什么支撑她走到今天?在见到张金妹时,只见病床前的茶几上很有规律地摆放了一些常用的日用品,躺着方向正对面的墙上挂着一台液晶电视,这或许就是她睁眼看世界的窗口。在房间的另一角安放着一副轮椅车,轮椅车边上的桌子上赫然摆放着一架电子琴。最有意思的是她手里抓着一个“机械手”,想要拿什么物品,只要一挑便手到擒来。这个房间就是她生活的世界,虽然有些窄小,但却收拾得井井有条,让你感觉不到凌乱和异味。
张金妹介绍,卧床几年后,父亲为了她以后的日子有个人能照料,年帮张金妹抱养了一个女儿,父亲给她取名张来英,寓意她的到来是有原因的。她说:“刚开始几年,自己日哭夜哭,后来有了女儿,也就慢慢学会了坚强”。那时她生活主要来源的低保资助。欣慰的是每年低保都在增长,从每月40元、80元、元、元……到现在每月的多元。开始女儿小时,是按两个人口享受低保的,精打细算日子还是可以过的。后来女儿成人了,成家了,就自己一个人享受低保救助,现在加上父亲遗留下来的房产每月可出租元,只要不生大病,日子是可以过的。
尤其是五年前,马腾飞医生走进他的生活,在医疗治理上,生活上给她的帮助,让她看到生活的希望和阳光。
积极乐观的张金妹大姐
“命运捉弄了自己,但不能被他打倒,因此每天坐卧床上自己总会找些乐子”张金妹说。她回忆,开始自己只是织毛衣、后来喜欢上了针线活,自己花绣得挺精细,20几岁开始帮一些念经的老人在弥陀袋上绣花。十几年前开始喜欢上音乐文化类的东西,经常背背三字经,吹吹口琴,去年叫妹妹的孩子宋贵雄网购了一架电子琴,今年正在练习。几年前开始,每天17点25分北京台《养生堂》是自己必看的节目,自己时常还会坐在床边对着墙打乒乓球,锻炼一下身体。
父亲、妻子全家人都支持,大美大爱在这里起航
马腾飞一家
张礼顺是张金妹的大哥,这位头发发白的汉子听说我们造访,也赶了过来。他告诉笔者,自己儿子到匈牙利留学后,前几年为了赚钱供孩子,自己都在外面做事情。现在年纪大了,今年才回来。虽然心里一直想帮躺在病床上的妹妹,但导屎导尿的事情是个专业的技术活,加上自己是男人,性别方面有时总归不太方便。而小弟(马腾飞)就不一样了,他是医生,也就没有了这方面的忌讳。“我们全家人早已把俺弟当做自己的亲人,甚至比亲人还亲。”张礼顺说。
小马医院外一科护士长陈凤是知道的,这两年才知道的邻居们也传开了,经常开玩笑地对金妹说:“金妹,你真强,还有个家庭医生”。
马腾飞与妻子和孩子
世界上很多事物有果必有因。最美医生的背后同样有着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马腾飞的妈妈和她可爱的孙子
父亲马绍群是镇前村原主任,现在依旧任村支部副书记,他举手投足间有着二五区人特有的耿直与豪迈。他说:“儿子从小就与其他的小孩不同,喜欢做一些善事,自己从来是赞同和支持的”。马腾飞介绍,医院内科当护士的妻子徐庭峰和父亲也几次去过金妹阿姨家里,有他们的支持,自己就一定会继续走下去的。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爱无疆。分享美丽,接力感动,这种向上向善的精神是时代的呼唤,值得我们传扬!
(《时空政和》记者许周生/文游少衡/图)
白癜风咋治呼和浩特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