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饮食保健
疾病用药

躲在结石身后的肿瘤胆囊癌科普

一说起胆囊疾病,大家通常想到的就是胆结石,胆囊炎之类的慢性病,很少有人知道,胆囊还会生癌。

胆囊癌是一种侵袭性很强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很高,5年生存率5%,平均生存期为5~8个月,远期疗效差于肝癌及胰腺癌。胆囊癌在过去被认为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肿瘤,近些年来则有增多的趋势。原发性胆囊癌占我国消化道肿瘤的第五位,占胆道肿瘤的首位,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高发于女性。

发病因素

1、胆囊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观察胆囊癌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同时存在,最常见是与胆囊结石共存,多数人认为胆囊结石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2、胆囊息肉与胆囊癌也有一定关系,息肉的大小与癌变之间有一定相关性,直径大于1.2cm的息肉癌变率明显高于直径小于1.2cm的息肉。

3、胆囊癌的发病也有一定的职业特点,印刷业、金属制造业、橡胶制造业高发,其共同暴露点是芳香族化合物。

4、胆囊癌的发生与过多地摄入总热量和碳水化合物有关,而纤维素、维生素E、蔬菜水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胆囊癌的发生。常见症状

胆囊癌发病隐匿,并无明显特异性症状,很容易被忽视。因此,对于胆囊区不适或疼痛的病人,特别是有胆囊结石、炎症、息肉者的患者,出现如下症状时候,医院就诊:

1、右上腹疼痛: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道症状: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减少,恶心呕吐,并常有食欲减退。

3、黄疸:由于癌肿的扩散,约有1/3~1/2患者出现黄疸。少数病人的黄疸为首发症状,多数黄疸出现在疼痛之后,黄疸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少数病人表现为间歇性黄疸。

4、畏寒、发热:多出现于癌肿晚期,25.9%的病人出现发热,并可有高热持续不退。

5、右上腹肿块:病变发展到晚期,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现肿块,,有的部分质地坚硬,并可有结节样感。

6、消瘦:多数病例表现逐渐消瘦,体重减轻,乏力、呈现恶病体质。如何诊断

1、B超检查:B超检查简便,无损伤可反复使用,其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为诊断胆囊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超声可以明确地观察到胆囊病变的大小,是否有明显的淋巴结转移,以及肝脏是否受累。

2、CT扫描:CT扫描对早期胆囊癌的诊断不如超声检查。但对于已经超声检查发现高度可疑胆囊癌的患者,增强的CT检查是有必要的。

3、核磁共振检查(MRI):MRI一般不做为胆囊癌的首选或者必要检查项目,只是在需要判定病变是否累及肝脏或者当患者出现梗阻性黄疸时可以考虑做MRI。其准确率与CT相似,但具有无射线损伤的优点,可以多次重复检查。

4、实验室检查:当胆囊病变出现癌变时一般会伴随着肿瘤标记物水平的升高。检查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Ca19-9、Ca、Ca等)是否升高有助于对胆囊癌进行定性诊断,但早期的癌变可能并不表现出升高,或者当合并有其它消化道疾病及某些肿瘤时该检查会有假阳性结果出现。治疗手段

1、手术治疗胆囊癌病人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然而大多数病人在手术时发现其癌肿已不可能被切除或仅能做姑息切除。

2、放疗胆囊癌对放疗有一定敏感性,为防止和减少局部复发,可将放疗作为胆囊癌手术的辅助治疗。

3、化疗胆囊癌对各种化疗药物均无不敏感,很难观察其疗效,但近年来随着化疗药物不断开发临床大量研究,对于根治术后化疗和不能手术者,或术后复发的患者,化疗都有一定的疗效。

4、其他治疗包括介入治疗、免疫治疗等,虽难以达到治疗目的,或可改善病人状况,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时间。预防方式鉴于胆囊良性疾病与胆囊癌的关系,一般认为应对胆囊癌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措施:

1、40岁以上症状明显的胆囊炎,胆囊结石,特别是结石直径大于3cm,胆囊壁明显增厚萎缩,或“瓷化”者,应切除胆囊。

2、曾因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坏死而行胆囊造瘘者,若无禁忌,应争取早期切除胆囊。

3、胆囊良性肿瘤如腺瘤,腺肌瘤应定期检查或及时切除胆囊。

4、对于有胆囊管畸形,胰胆管汇合异常,先天性胆管扩展,长期溃疡性结肠炎以及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者,应定期观察胆囊的改变。招聘:

斗瘤将从北京起步,现在还缺少医学编辑、内容运营,以及写故事的人物记者(也可以成为特约记者,我们稿费到元每千字),感兴趣的可联系我们,douliu

qq.







































白癜风土方治疗办法
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mbc.com/jbbx/3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