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饮食保健
疾病用药

治疗胆囊炎不要再瞎折腾了,从医40年才明

大多数的胆囊炎为慢性,急性胆囊炎多是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而已,慢性胆囊炎病人饭后多数会出现上腹闷胀或隐痛等症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大多数的胆囊炎同时有结石的情况,往往建议动手术摘除胆囊。

说实话,要是身体哪里有问题咱们就把哪里割掉的话,那也太可怕了!要想不被胆囊炎和胆结石折磨,又不想动刀做手术,那就得先来了解一下为啥会出现胆囊炎!

首先,传统中医没有“胆囊炎”的概念。中医虽然把胆列为六腑之一,但是现代医学中“胆囊炎”这个词儿,中医典籍里没有。一般认为,西医所谓胆囊炎,类似中医所谓“胆胀”。那问题是,既然你中医都不了解胆囊炎,那还怎么治啊?

别着急。中医虽然不了解胆囊炎,但是它认准一件事儿,这就是“症候”。你有这个症候,不管你是什么病引起的,就用与之相应的方药。用药对症了,症状消失了,病就好了。对,就这么霸道、任性。

比如患者有个典型的表现,就是冷一阵热一阵。这个,中医叫做寒热往来。怎么引起的呢?

中医讲了,这是外邪传入少阳胆经所致。少阳胆经,位于半表半里之间。往前一步是阴,往后一步是阳。正邪交争,病情就在这阴阳之间来回“拉锯”。

于是,患者就冷一阵儿、热一阵儿。邪气郁滞胆经,胆气不利,于是郁久而化火。火势往上这么一走,患者就口苦、咽干、心烦。胆气不利,气血壅滞,不通则痛。肝胆属木,脾胃属土。

现在,肝经经气不利,克犯脾土,于是胃气失常。患者就开始呕吐、食欲不振、恶心。至于说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这都是胆火上炎的表现了。

上面这一套表现,中医归纳起来,起一个名字,叫做伤寒少阳症,简称少阳症。看到这里,咱明白了:中医看这个病,压根没想患者的胆囊到底怎样,人家想的是患者出现了少阳症。

既然出现了少阳症,那就得用治疗少阳症的专方。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小柴胡汤加减。

用经方小柴胡汤治疗胆囊炎的典型案例来说说这里的道理——中医思维。

柴胡12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姜半夏12克,栀子10克,延胡索12克,川楝子12克,甘草3克,生姜5克,红枣10克。

这里的栀子、延胡索、川楝子去掉,就是小柴胡汤了。此方源于《伤寒论》,是中医治疗少阳证的专方。具体分析来看,你不是胆气为外邪所扰,郁滞不畅吗?那就用柴胡来疏理肝气,透邪行气。黄芩苦寒,能清少阳胆经之郁热。

这样一来,问题解决了二分之一。患者胃气失和,经常呕吐恶心,所以用半夏和生姜来降逆止呕。邪气之所以长驱直入,侵犯少阳,原因在于患者正气虚弱。于是,大枣和甘草、党参来补气扶正。在这个基础上,栀子泄火,延胡索和川楝子行气止痛。

如此一来,患者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也就是说,全方瞄准的,是患者身上的这个“少阳症”。少阳症症没了,你的所谓胆囊炎症状,就消失了。

可见,什么是中医?中医就是用传统医学的思维方法和辨证体系,来看待疾病、判断疾病,遣方用药。你明白了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mbc.com/jbbx/139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