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饮食保健
疾病用药

这种息肉太可怕,95的肠癌源于它he

查出息肉满不在乎,一年后癌变

漂亮端庄的唐姐,医院财务科的会计,年因为便秘在我们内镜中心做了肠镜检查,结果却发现长有米粒至绿豆大小的息肉三枚,病理显示其中两个是管状绒毛状腺瘤。当时告诉她,虽然这种瘤癌变几率小于绒毛状腺瘤,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尽早切除,以防患于未然。

当时唐姐做的是普通肠镜,清肠和检查时的不愉快体验,可能给她留下不好的记忆,当时她轻描淡写的答应了。此后也一直没有再做检查。我也把此事忘得一干二净。

然而就在年12月7号,她稍感腹部不适,才想起一年前我的话,忙不迭的要求检查。

结果,镜下观察,就感觉很可疑,切除后的病理显示,的确两枚腺瘤已经癌变。

不幸中的万幸,发现的还算及时。

如果再晚半年,甚至几个月,后果将是十分严重。

此类息肉一般不发生恶变。

5.腺瘤:结肠腺瘤是结肠的良性上皮肿瘤。根据组织学结构分成三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

此类会发生恶变!

什么是肿瘤性息肉?

对肠道息肉,还有一种分类方法,就是根据组织学将息肉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息肉,腺瘤就属于肿瘤性息肉,而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属于非肿瘤性息肉。

95%的肠癌源于腺瘤性息肉

腺瘤发生癌变是一个长时期的慢性过程,至少5年,平均10~15年,这也和良性腺瘤生长很慢相符合。

在这么长的过程内,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并切除它,所以不要为不做肠镜检查找任何借口。

腺瘤数目与癌变的关联

单个腺瘤者有29.7%,2~5枚者为51.7%~76.9%,6~48枚者80%会癌变。

国内报道癌变腺瘤中源于多发性腺瘤者占71.4%,有的观点认为95%以上的大肠癌源于肿瘤性息肉。

临床上所见到腺瘤大多为2cm以内大小者,在考虑其处理时不需过多强调癌变问题。对有原位癌变的腺瘤,局部切除定期随诊即可,不必扩大手术。患有腺瘤的病人,切除后仍定期随访,注意新腺瘤发生。

40岁后建议做肠镜

及时切除很关键

近年来的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的发生有年轻化的趋势,今年前几个月我们就诊断出多例0岁左右的年轻患者,所以建议普通人群的肠镜筛查应提前到5~40岁。

结肠镜摘除息肉就可以阻断癌变风险,息肉摘除后要做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及复查时间。

大肠长1.5米,每段肠子发生癌变的几率不是平均的,最下端的直肠最容易癌变,60%大肠癌是直肠癌。

如果整个大肠里成千上万全是息肉,即为结肠息肉病,这个情况下大肠要全切除,小肠折叠做一个储袋和肛门口做个吻合,大便也能控制得很好,所以部分肠子切除不会影响消化功能。

以下图片为我们诊断的部分腺瘤性息肉,术后病理切片证实了我们的诊断腺瘤合并了上皮的轻-中度的异型增生。

所以我们在检查过程要掌握镜下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要点,区分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提高自己的诊断率,真正做到“慧眼识肿瘤”,对于肿瘤性的息肉绝不姑息,只有一个字“切”。

下面4图为肠道腺瘤↓

已经癌变的腺瘤↓

切除一年后的大肠早癌疤痕↓

以下高危人群必须去做肠镜筛查!

1.50岁以上人群;

2.有痔疮和长期便血的人群,不能仅当痔疮治疗,直肠癌患者80%首次就诊被误诊为痔疮或漏诊;

.直系亲属中有结直肠癌病史;

4.腹泻持续超过个月者;

5.经常发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者;

6.有慢性阑尾炎或已切除阑尾仍有右下腹疼痛者以及胆囊切除术后;

7.贫血、男性贫血,近个月体重明显下降的人。

8.发现腹部肿块者。

作者:杨医院内镜中心主任

文章来源:胃肠病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赞是一种鼓励

分享传递友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mbc.com/jbbx/11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