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饮食保健
疾病用药

初级护师常考的个知识点汇总

1.国际抗癌联盟组织提出的TNM分期法,T代表原发肿瘤,N代表淋巴结,M为远处转移。

  2.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特异性很高。

  3.化疗药局部外渗,应冰敷24小时。

  4.化疗可导致骨髓抑制,若白细胞低于3×/L时,应先暂停给药,并给予相应处理。

  5.放疗局部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刺激。

  6.颅内高压三主征是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7.对颅内高压病人,便秘时若高压灌肠可导致腹内压升高,加重颅内压增高。

  8.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原理是稳定溶媒体膜作用。

  9.颅内压增高病人床头抬高15°~30°的主要目的是利于颅内静脉回流。

  10.枕骨大孔疝急性期的首发症状是意识障碍、呼吸暂停。

  11.急性颅内压增高早期表现是脉慢,呼吸慢,血压高。

  12.小脑幕裂孔疝急性期首发症状是意识障碍、瞳孔散大。

  13.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测定内容包括睁眼反应、言语反应和运动反应。

  14.冬眠降温时应先用冬眠药物再用物理降温。

  15.脑震荡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但在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组织结构紊乱。

  16.颅底骨折诊断的主要依据是脑脊液外漏。

  17.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脑外伤是硬脑膜外血肿。

  18.脑脊液耳漏时颅腔与外界相通,若行冲洗、堵塞、腰穿等可造成颅内感染。

  19.硬脑膜外血肿的典型表现是昏迷一清醒一再昏迷。

  20.引起胸腔内压力不断增加的是张力性气胸。 

21.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可因前后端失去支撑而成浮游胸壁,并随呼吸时胸内负压的变化而呈反常呼吸;

  22.对张力性气胸现场抢救,首先应行胸腔穿刺排气。

  23.闭式胸膜腔引流装置应保持密封。

  24.闭式胸膜腔引流管拔管时嘱病人深吸气后屏住再拔管。

  25.开放性气胸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是纵隔摆动。

  26.肋骨骨折常见于第4~7肋。

  27.张力性气胸病人由于伤侧胸腔压力不断升高,严重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出现极度呼吸困难、发绀。

  28.胸腔闭式引流管衔接处脱节,应立即钳闭引流管近端。

  29.判断胸腔引流管是否通畅的最简单方法是观察水封瓶中长管内水柱的波动。

  30.搬动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病人时应用两把止血钳夹闭引流管。

  31.胸膜腔闭式引流的原理是重力引流,半卧位有利于液体的引出。

  32.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紧急处理应固定胸壁,以消除反常呼吸。

  33.急性脓胸具有确诊意义的是胸穿抽出脓液。

  34.急性脓胸最主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35.急性脓胸病人突出的临床表现是低热、消瘦、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胸痛、咳脓痰。

  36.急性脓胸胸廓成形术病人术后易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应重点观察病人呼吸情况。

  37.Homer综合征是指颈部交感神经受压,出现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及胸部无汗或少汗。

  38.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鳞癌。

  39.预后最差的肺癌类型是小细胞癌。

40.全肺切除术后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是调节两侧胸腔压力。 

41.对放疗及化疗均敏感的肺癌类型是小细胞癌。

  42.全肺切除病人术后输液滴速一般每分钟不超过40滴,过快可导致心衰。

  43.肺叶切除术后最适宜的体位是半卧位。

  44.肺叶切除术后24小时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

  45.全肺切除术后不可完全侧卧,以免纵隔移位,心血管扭曲引起休克;可采取1/4侧卧位。

  46.食管癌的典型症状是进行性吞咽困难。

  47.食管癌好发于食管中段。

  48.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病人开始进食后出现胸腔感染、胸腔积液表现。

  49.简单易行的食管癌普查筛选检查方法是食管拉网。

50.食管癌食管明显梗阻的病人术前减轻食管黏膜水肿的措施是术前3天温盐水洗胃。

 51.食管癌根治术后不久又出现吞咽不畅,可能的原因是吻合口狭窄。

  52.食管癌病人早期临床表现是进食时哽噎感,胸骨后或剑突下有刺痛、烧灼感、咽部不适、异物感等。

  53.食管癌术中损伤胸导管可出现乳糜胸。

 54.体外循环手术病人术后电解质浓度的监测尤其应注意低血钾。

  55.低心排综合征表现为四肢厥冷、青紫、少尿、血压偏低、心音低钝,可有心律失常、颈静脉怒张、肺底湿性哕音。

  56.体外循环手术病人术前应当停用的药物包括抗凝剂、洋地黄、奎尼丁、利尿剂等药物。

 57.在腹外疝中,股疝嵌顿者最多。

  58.疝术后病人尤其应注意避免腹内压增高因素,以免疝复发。

  59.婴幼儿腹肌可随生长逐渐强壮,疝有自行消失的可能,故半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

60.直疝三角外侧边为腹壁下动脉,内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内侧,腹股沟斜疝内环位于其外侧。   

61.传统疝修补术后不宜早期下床活动。

  62.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区别主要在于疝内容物有无血运障碍。

  63.最多见的疝内容物为小肠。

  64.腹外疝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是腹壁强度降低。

  65.腹外疝术前应先解除腹内压增高因素,否则易导致疝复发。

 66.疝修补术后当天病人宜采取的体位是平卧位,膝、髋关节微曲。

  67.术后预防阴囊血肿的主要措施是托起阴囊、伤口沙袋压迫。

  68.难复性疝的疝内容物不能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内.故站立时肿块变大.平卧后肿块变小但不消失。

  69.疝环较小,腹压突然升高时疝块变大,不能回纳,但尚未发生血运障碍,即为嵌顿性疝。

  70.实质性脏器损伤主要临床表现是腹腔内(或腹膜后)出血。

  71.实质性脏器损伤与空腔脏器破裂的主要区别在于腹腔穿刺液的性质。

  72.确定实质性脏器损伤的诊断依据是腹穿抽出不凝固血液。

  73.胃穿孔后,X线检查时多可看到膈下游离气体。

  74.若腹部内脏脱出,强行还纳可加重腹腔污染。

  75:有肠管脱出.应用消毒碗覆盖脱出物,初步包扎伤口后迅速转送手术室,在麻醉下进行还纳。

 76.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一般不放胃管,以避免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

  77.在我国,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原因是肝炎后肝硬化。

  78.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存在四个交通支: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前腹蹙交通支,腹膜后交通支。

  79.门静脉高压症形成后首先出现的是脾肿大。

80.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可出现血小板计数增加。   

81.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应控制蛋白质摄人量,以避免氨中毒。

  82.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行分流术,术前灌肠禁用肥皂水,以防止肝性脑病。

  83.肝癌病人首发症状是肝区疼痛。

 84.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大体类型是结节型。

 85.对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特异性的检查是血清甲胎蛋白测定。

  86.原发性肝癌肝区疼痛特点是持续性胀痛。

  87.肝叶切除病人术后易出现肝断面出血,故术后不宜过早下床活动。

  88.肝叶切除术后早期出现血容量不足表现,应首先考虑肝断面出血。

  89.原发性肝癌病人行肝叶切除术易出现肝功能衰竭。

  90.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肝脏疾病是阿米巴性肝脓肿。

  91.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症状是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肿大。

  92.肝癌术前不可用肥皂水灌肠,以减少肠道氨的吸收,预防肝性脑病。

  93.肝动脉插管化疗后病人常出现发热,主要因坏死组织吸收引起,一般不需要应用抗生素治疗。

  94.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表现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Charcot三联征)、神志不清、血压偏低。

  95.放置T管的主要目的是引流胆汁和支撑胆道,故通常在胆总管探查术后放置。

  96.胆总管结石临床特点为波动性黄疸。手术切除病变胆囊是治疗急慢性胆囊炎的基本原则。

  97.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是胆道疾病中最为严重的疾病类型,在Charcot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的基础上,又出现休克和中枢神经症状,称为Reynolds五联征,应采取抗休克同时,进行手术解除胆道梗阻。

  98.肝外胆管结石阻塞胆管并继发感染时表现为典型的Charcot三联征,即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

  99.胆道系统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是B超。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最关键的治疗原则是紧急胆道减压手术。   

:胆道引流管通常至少放置2周以上。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休克。

 .诊断胰腺炎最有意义的化验是血清淀粉酶。

  .急性胰腺炎病人不可使用的止痛剂是吗啡。

  .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1~2小时即开始增高,8~12小时标本最有价值,至24小时达到最高峰,持续24~72小时,2~5日逐渐降至正常。

  .而尿淀粉酶在发病后l2~24小时开始增高,48小时达高峰,维持5~7天,下降缓慢。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人不会出现低血糖。

  .胰头癌病人可出现进行性黄疸。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期间使用的药物中町以抑制胰腺分泌的是抗胆碱药物(如阿托品、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以及生长抑素(如奥曲肽、施他宁等)。

  .在外科急腹症鉴别中一般起病缓慢的是炎症性病变。

  .炎症性病变所致的急腹症的特点是有固定压痛点,可伴有反跳痛和肌紧张。

  .外科急腹症病人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应严格执行四禁,即:禁食、禁用止痛剂、禁服泻药、禁止灌肠。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腹腔穿刺液呈粪臭味液体。

 .胃溃疡穿孔时腹腔穿刺液呈黄色、浑浊、无臭,有时可见食物残渣。

 .肝、脾破裂腹腔穿刺液呈不凝固血液。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是由于先天性静脉壁和静脉瓣膜薄弱,以及长时间站立和负重等导致腹内压增高,使静脉内压持续增高,是回流受阻所致。

 .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多因深静脉病变弓

起,也可继发于深静脉以外的病变。

  .大隐静脉曲张做波氏试验是检查深静脉是否畅通。

.曲氏试验I可用来检查大隐静脉瓣膜功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mbc.com/jbbj/113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