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造瘘是一种简单急救手术,其目的是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压力,消除胆道炎症,对耐受力极差而又必须及时引流解除梗阻的胆囊炎、胆石症和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重危患者,能够缓解及控制急性炎症,但不是根治方法。
临床常用胆囊造瘘术
1.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PTGBD)
2.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BA)
3.经内镜鼻胆管胆囊置管引流(ENBDG)
4.经内镜胆囊支架(EGBS)
5.术中胆囊造瘘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
急性胆囊炎、胆总管下端梗阻、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妊娠期急性胆囊炎
凝血功能障碍全身衰竭不耐受穿刺者大量腹水胆囊腔充满结石或胆囊腔过小
各种原因B超胆囊显示不清无安全穿刺路径
胆囊穿刺术分经腹腔和经肝两种,经肝路劲更便于固定及防止胆汁渗漏,能避免损伤隔面和肝内大血管或胆管,瘘管易于形成良好固定,出血、胆瘘发生率低。
其操作主要为通过在超声细针穿刺在胆囊中置入导丝,之后沿导丝置入6-10F(10F引流管直径3.3mm)的猪尾巴管对胆囊进行减压引流。
由于是经肝穿刺,对拔管时机要求严格,一般认为置管后2-4周,待窦道完全形成后进行拔管较为安全。
留置引流管时间较长,患者带管出院后有以外拔管的风险。
并发症包括:败血症、迷走神经反射、气胸、胆汁性腹膜炎、肠穿孔、导管脱落、继发感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