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52岁的杨女士被确诊为直肠癌。医院接受先行新辅助放化疗后,杨女士于12月18日接受了腹腔镜手术。对于杨女士来说,这次的手术住院有着不同的体验:术前两小时还可以饮水,麻醉醒来即可饮用温水,术后当天开始流质饮食并下床行走,术后5天她即康复出院。
这一切都是该院“加速康复外科”的功劳。
“加速康复外科”,这不是一个新的科室,而是一种全新康复理念。据悉,这医院广为推行的一种医疗模式,即在术前、术中、术后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加速患者的康复,减少术后创伤和应激。
多部门合作组成虚拟科室,推进ERAS项目医院结直肠外科的病房里,有不少患者床头的卡片都注明了ERAS字样。医院结直肠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聂少麟教授介绍,ERAS(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就是纳入该院“加速康复外科”的患者,对于这部分病人,医院会有围手术期的一套多模式流程,目的是减少手术打击,促进更快的康复和更少的并发症。在该项目下成年病人可以在术后5天内出院。
据了解,“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国外早已得到广泛认可,诸如胆囊手术、乳腺手术、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等在欧美国家被称为“日间手术”,患者上午接受手术、下午出院已成可能。医院使用“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医院这样多系统、倾全力的投入在省内尚属先例。
为此,该院成立了加速康复外科的领导组和专家组,全力推进ERAS项目,外科、麻醉科、PACU、手术室、急诊室还有行政部门都是加速康复外科中重要的环节。
所有的患者都能纳入加速康复外科吗?聂少麟解释,医院的ERAS项目有严格的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一般来说,18-80岁的有手术指证的限期内结肠、直肠癌手术患者才能实施加速康复。”除了这些硬性标准,是否纳入ERAS还需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征得该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
“我们排除了八类患者。”聂少麟介绍,为了确保安全,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严重精神疾病、既往6个月有严重的心脑伴随疾病、严重的通气障碍等8类患者都被排除在外。
据了解,目前医院的ERAS项目率先在结直肠外科铺开,纳入加速康复外科的患者约占该科室的三分之一。待经验成熟后,将向其他患者慢慢拓展。
颠覆传统“手术须知”,最大限度减少术后痛苦术前10小时禁食、术后通气才能进食、术后需卧床静养,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这些传统的“手术须知”都得到了颠覆。
聂少麟介绍,纳入ERAS项目的患者术前6小时禁食固体,术前2小时禁食透明液体,而在术后第一天,医院就鼓励患者进食流质食物,以避免营养物质的缺乏,促进肠道蠕动;鼓励尽早下床活动,预防臀部压疮、肺部感染和血栓。
“还没有排气就可以吃东西吗?”面对加速康复理念的冲击,病人及其家属提出了疑问。对此医院主治医师白飞解释道,根据医学界的大样本研究,术前早期饮食是安全可行的。此外,有日本学者研究发现,术后第一天对比术后第二天进食,患者的恢复更快、出现的并发症更少。
“我们所有措施的目的都是把患者的应激状态降到最低。”聂少麟说,为了尽量减少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减少应激反应,医院不仅会在术后鼓励尽早饮食和下床行走,在术前、术中、术后都有一系列措施保障患者康复,实施中胸段硬膜外麻醉就是举措之一。“之所以推荐这种麻醉方式,是为了减少患者切口或者腹壁的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聂少麟介绍,使用阿片类药物会明显地抑制肠蠕动,诱发患者呕吐,这往往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实施加速康复还需要解决另一个难题,那就是患者提前出院和术后吻合口瘘高峰时间之间的矛盾。据介绍,吻合口瘘是患者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这种病症给患者和医生都带来巨大的压力,医生会怀疑自身手术操作是否精准,而患者也面临着全身感染、第二次手术的风险。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国患者的吻合口瘘多发于术后的5~7天,若是患者术后4~5天即出院,那吻合口瘘的风险该如何规避?对此,医院的加速康复外科专家组引入了CRP、PCT联合检测来预测结直肠手术后吻合口瘘这一新的理念。也就是说,CRP及PCT正常,患者才可能被允许出院。
出院有指标,“绿色通道”保障后续就医除了PCT、CRP这两项重要的指标,患者想要出院还需要符合其他四项条件。“一般来说,患者在恢复固体饮食,无需静脉补液,无疼痛或口服止痛药后可很好地止痛,可自由活动(至卫生间)的条件下才可出院。”聂少麟介绍,权衡病人能否出院是一个综合判断,腹部体征有无腹痛、肛门排气排便情况、白细胞高不高以及其他生命体征的问题都在检测范围内。
而患者在出院以后,医院也建立了双向的回访制度确保安全。“我们的护士会在出院后24-48小时内给患者打电话,术后10医院开展门诊随访,进行拆线、病理结果分析及后续治疗与复查。我们的回访至少开展到术后30天,确保患者的安全。”据悉,医院开设了各种功能的 此外,医院还为加速康复外科项目的患者开辟了绿色通道,万一病人在出院后突发高热、腹泻、便血等特殊情况,医院的急诊室便捷地就医。“我们和急诊部门都进行了沟通,确保加速康复患者后续的就诊渠道畅通。”聂少麟表示,绿色通道下能确保病人有困难可以找到医生,有需要就有床位,最大限度地保障ERAS病人的及时就诊。
患者有福利,少疼痛、快康复、省费用“我看别人做手术,做完都虚弱得不行。不能吃不能喝不能动,还痛得咬牙切齿。”大病初愈的杨女士说,纳入ERAS后,医院进行了“疼痛管理”,让她遭受的痛苦少了很多,医院住上十天半个月,术后5天便成功出院,疼痛的时间也大为减少。
据介绍,ERAS可降低并发症发作风险达47%之多,对比传统手术模式,ERAS患者的再入院率及死亡率也并无统计学差别,可以说,ERAS依从性越高,患者获益越大。“欧美国家奉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以来,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减少了2.5天,在国内这一数字还可大大增加。”聂少麟表示,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之前,国外的胃肠道手术速度就远远快于国内,若国内能够奉行这一理念,患者的住院时间可减少1周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患者来说,纳入“加速康复外科”最大的好处还有节约医疗费用,以杨女士为例,术后康复有很多药物都不能使用,术后输液也大大降低。传统手术的术后输液一般在毫升左右,而杨女士术后当天的输液量就减至毫升,第二天仅需毫升,第三天直接降至-0毫升。再加上住院时间减少,医药费、床位费、护理费也相应降低,总节省金额可达1万余元。
床位周转快,医疗资源惠及更多患者“加速康复的理念,不但对患者有好处,医院来说也是一大利好。”医院党委副书记刘晓红介绍,自引进“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以来,结直肠外科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由以往的20—21天降至10—11天,平均出院速率提高一倍,床位的周转率明显上升。如果全院都推广这样的理念,医院看病难、床位紧张的现状也将得到有效改善。
据悉,自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我国医疗服务量增长快速。与年相比,年全国年诊疗量和住院量分别增长42.1%和54.6%,而卫生技术人员仅增加38%。医护人员的增长远远满足不了患者需求。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普及,能进一步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有效改善人民群众的就医感受,提高治疗效果。
“就我个人而言,能在有限的上班时间内接诊更多的患者。”聂少麟说,在医疗资源紧张的今天,有一位患者出院,就有另一位患者能提前接受治疗,医院的接诊、手术加速运转,能让医疗资源惠及更多病患。
医院院长刘景诗表示,该院后期将会全力铺开“加速康复外科”的建设,“我们将加强各个科室之间的紧密合作,积累ERAS项目的经验,逐步推动加速康医院外科开展。”
来源:湖南日报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