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学术界轰动了!中医院、国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主任陈万青教授等,在影响因子.8的《CA:ACancerJournalforClinicians》杂志上发表了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
能在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上发表文章,足以让大家顶礼膜拜!我们都来学习一下这项国人癌症统计数据研究吧。
该研究分析结果提示,年中国预计有.2万例新发肿瘤病例和.4万例死亡病例。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也是癌症死因之首。胃癌、食管癌和肝癌是紧随其后的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常见肿瘤。
文章指出,在中国,癌症已成为疾病死因之首,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攀升,癌症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该研究报告了我国最新的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和生存分析数据,不同地区几种常见肿瘤的最新发病和死亡情况,常见肿瘤的发病趋势以及防控重点等。
中国人口有13.7亿之巨,过去关于国人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统计报告,多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的小样本数据,或局限于某特定年份的统计。全国肿瘤登记中心(NCCR)成立于年,年全国癌症登记项目启动后,全国以人群为基础的登记点从年的54处增加到年的处(覆盖3亿人口)。
本文报告的高质量的数据来自中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库72个登记点最新(~年)数据,覆盖代表我国6.5%的总人口数。
图A显示有~年数据的22个登记点,图B显示~年数据的72个登记点
分析显示,预计年有新发浸润性癌病例数.2万,相当于平均每天新发1例癌症,有.4万癌症死亡病例,相当于平均每天人死于癌症。
上图为预计年国人癌症新发和死亡病例数
男性所有肿瘤发病率年至年略显稳定(年增长0.2%)女性增长显著(年增长2.2%),男性和女性癌症死亡率从年以来出现显著下降(分别年降低1.4%和1.1%)。虽然有这种好的趋势,但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基数的增长,癌症死亡例数从年到年还是增长较显著的(从增长到)。
上图显示所有肿瘤~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
男性十种最常见肿瘤中,六种(胰腺癌、结直肠癌、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前列腺癌、膀胱癌、白血病)发病率年至年是上升的,胃癌、食管癌和肝癌发病率是下降的,肺癌的保持稳定。女性也是六种(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子宫癌、甲状腺癌),胃癌、食管癌和肝癌发病率下降。
上图为男性~年所有肿瘤发病率趋势
上图显示女性~年所有肿瘤发病率趋势
男性四种肿瘤(结直肠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白血病)死亡率上升,肺癌、膀胱癌和脑瘤死亡率保持稳定;女性三种(乳腺癌、宫颈癌和卵巢癌)死亡率升高,结直肠癌、肺癌、子宫癌、甲状腺癌死亡率保持稳定。男性和女性中胃癌、食管癌、肝癌死亡率均有所下降,但肺癌死亡率未出现下降,仍雄踞癌症死因之首。
上图显示男性~年所有肿瘤死亡率趋势
上图显示女性~年所有肿瘤死亡率趋势
男性五种最常见肿瘤依次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这五种癌占所有癌症病例的2/3;女性最常见肿瘤依次乳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占所有癌症病例的60%,乳腺癌占所有女性癌的15%。男性和女性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五种最常见癌死亡病例占所有癌死亡病例的3/4。
60岁以下男性中,肝癌是最常见和死亡率最高的癌,其次是肺癌和胃癌,60~74岁男性肺癌和胃癌是最高发的癌,75岁以上男性肺癌是最高发癌。男性癌症新发和死亡病例多出现在60~74岁人群。
30岁以下女性甲状腺癌是最常诊断的癌,30~59岁女性最常诊断乳腺癌,60岁以上女性最常诊断肺癌,乳腺癌是45岁以下女性最常见癌症死因,其次是肺癌,女性癌症病例最高发于60~74岁年龄段人群。
上表显示不同年龄段人群癌症发病和死亡分布
农村地区的癌症年龄标化发病率(.6/10万人年)和死亡率(.0/10万人年)均显著高于城市地区发病率(.5/10万人年)和死亡率(.5/10万人年)。我国西南地区癌症死亡率最高,其次是华北和东北地区,中部地区最低。
上表显示不同地区癌症发病率
上表显示不同地区癌症死亡率
分析显示,年预计36.9%的癌症病人生存至少5年以上,女性生存率高于男性(47.3%vs.29.3%),农村显著低于城市(30.3%vs.42.8%),西南部地区生存率最低(24.9%),中部地区最高(41.0%)。
上表显示男性和女性不同地区的癌症生存率
研究者指出,许多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是可以通过减少癌症危险因素来预防,以及通过增加有效的临床诊治来减少的。目前研究者报告的数据反映了我国癌症负担和时间发展趋势,可藉由了解我国癌症病因学、预防成效、早诊和癌症治疗情况,并为将来评估癌症防控工作成效提供基线参考。
中国人口之众使得国人的数据对全球癌症防控意义重大,几乎22%的全球新发癌症病例出现在中国,27%的癌症死亡病例在中国。且国人的癌症谱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差甚大,中国四种最常见肿瘤分别为肺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这四种癌占全国癌症病例的57%,而在美国这四种癌占所有癌的比例仅为18%。国人这四种癌病例占全球病例1/3到1/2。美国最常见肿瘤分别为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大肠癌。
国人的癌一般预后较差,生存期较短,美国除了肺癌主要常见癌都预后较好,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高发病率也很大程度上是早诊和筛查带来的,正是这种癌谱分布的差异使得中国总体癌症死亡率显著高于美国等西方国家。
约60%的癌症死亡是可以通过减少可控危险因素暴露来预防的,减少国人癌症死亡的最可行途径就是控制慢性感染,29%的癌症死亡是与慢性感染相关,主要是胃癌(幽门螺杆菌Hp感染)、肝癌(肝炎病毒HBV和HCV感染)和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吸烟与23%~25%的国人所有癌症死亡相关,年超过半数的成年男性是当前吸烟者,青少年男性中吸烟率也还在攀升。即使这种吸烟率保持不涨,也估计每年有万例吸烟相关死亡,到年这一比例会翻倍。吸烟相关疾病将在吸烟20~30年后显现,即使推行控烟,接下来十年我国癌症负荷会继续加重。
我国癌症筛查和早诊以及诊治工作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未来巨大的癌症负荷着实需要政府以及社会各机构层面的共同努力。
预防包括有效控烟、减少西化生活方式的负面影响、增加诊断筛查的效果和覆盖面,对控制国人癌症发病是非常关键的。空气和水污染的立法以及通过控烟和控制感染减少四种常见肿瘤(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将对未来减少中国以及全球的癌症负荷带来积极影响。
医院肿瘤科创立于年,医院成立最早且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肿瘤科之一,医院肿瘤科马俐君教授,科室在原有30余年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探索、开拓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胃肠道肿瘤诊治为特色的全身实体肿瘤综合治疗科室。肿瘤科现有主任医生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4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5人、在读硕士3人。肿瘤科目前开放床位23张(普通病房20张,日间化疗病房3张)。设肿瘤科门诊,年门诊量00余人次,年住院量余人次。
主要开展的业务为:
肿瘤药物治疗:
主要对消化道肿瘤、肺癌、乳腺癌、泌尿系肿瘤、恶性胸腹水等多种恶性肿瘤进行化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
肿瘤热疗:
(1)肿瘤射频消融术:一种微创治疗新技术,可使患者免除开刀之苦,具有疗效高、创伤小、恢复快、无后遗症等优点,适用于各种良、恶性实体肿瘤,包括: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肺癌、肾癌等。
(2)高能聚焦超声治疗术(HIFU,俗称超声刀):为无创治疗技术,无痛、无毒副作用,广泛适用于腹腔、盆腔良性和恶性实体肿瘤,如肝癌、肾癌、胰腺癌、胃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子宫肌瘤等。与放疗、化疗有协同作用。我科是上海市最早开展此项技术的科室之一,目前已治疗患者余例,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迄今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3)内生场热疗:与超声刀一样为无创热治疗技术,但适应症更广泛,适用于胸腔、腹腔、盆腔深部和体表良、恶性肿瘤,如肺癌、肝癌、胰腺癌、宫颈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膀胱癌、恶性胸腹水和子宫肌瘤等;对盆腔炎、前列腺炎等炎症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亦有较好疗效。
肿瘤介入治疗:
(1)血管内介入治疗: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肿瘤供血动脉,灌注高浓度化疗药物,或同时栓塞肿瘤的供养动脉,如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肺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肺癌等。
(2)血管外介入治疗:主要开展支架置入术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肺癌、肝癌、胆囊癌等恶性肿瘤及部分良性病变所致的腔道狭窄、梗阻和瘘等。
癌症疼痛治疗:
本科室是上海市卫计委“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之一,常设癌痛治疗专科门诊,应用综合治疗手段控制癌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PICC:
常设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门诊,开展院内、院外PICC置管及维护。
肿瘤筛查:
对肿瘤易感人群(有肿瘤家族史者、有胃炎、肠炎、胆囊炎等经久不愈的慢性炎症者、单发胆囊息肉者、肺结核纤维结节形成者等)和疑似人群(如CT发现肺部小结节者,肿瘤标志物升高者等)进行肿瘤筛查工作,以尽早发现肿瘤,为肿瘤的治愈创造良好条件。
细胞治疗:
细胞治疗是近几年兴起的疾病治疗新技术,是指利用某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的特性,采用生物工程方法获取和/或通过体外扩增、特殊培养等处理后,使这些细胞具有增强免疫、杀死病原体和肿瘤细胞、促进组织器官再生和机体康复等治疗功效,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年成为医院的首个临床转化基地,本科室承接该治疗项目,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门诊时间:西院周一~周六全天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