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饮食保健
疾病用药

医生故事神奇的力量

《康复·生命新知》杂志“医生日志”栏目长期约稿,要求稿件原创,医院里难忘的人或事。

题目自拟,文章需有真情实感,可读性强,以记叙文为主,字左右,我们会选择优秀稿件进行发表,稿费从优。

回复“投稿”可获得投稿方式。

==============================

她是一个标准的北方农村老太太,很憨厚,消瘦,行走轻盈,成一直线。她不回答问题,总是在笑,鱼尾纹及面颊的皱纹将她的嘴角拉开,露出发黄的牙。儿子是个农村汉子,代老太太回答问题。

我在门诊病历上记录如下:病人女,60岁,近半年面色发黄,无力,食欲不振,当地B超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诊断为胆总管阻塞,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显示胆总管下端阻塞。她的儿子向我展示这些报告的同时,哀求我省去一些检查,让母亲早点住院,因为老太太把猪、鸡及金戒指都卖了,家里的地也租出去了,已经没有多少钱看病了。

我再次在读片器上审视了一下ERCP片及检查报告,胆总管下端阻塞明确,胆总管下端肿瘤的可能性大,这将是一个大手术。我转过头指着白色造影剂中断的部位对她的儿子说:“这里有个东西,把胆管阻塞了,肝内的胆汁下不来,返流到血液中,造成皮肤发黄。需要探查。”

“探查?我们已经没钱查了。”老太太冒出一句。“是剖腹探查,就是打开肚子看看什么问题再决定做什么手术。”“好,开肚子查。”老太太坚定地看了一眼儿子。

手术很快排好了。所有的住院医生都很愿意参与这个被誉为普外科最大的手术——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台上的探查让我们失望:胆囊壁发现肿块,已侵犯肝门,转移的淋巴结成串,延续到胆总管下端,重重地压迫在胆总管上,造成ERCP的图像,实际阻塞部位在肝门。现在的科学手段对这样的病情束手无策。

我将手术结果告诉了她儿子,并告诉他老太太的寿命可能只有半年,他好像很茫然,又似乎有所准备。“我们认了,别的医生也这么说。”她儿子叹息着。“什么时候能出院?”他问道。“等伤口愈合后,我们要经皮肤向肝脏插一根管子,把淤在肝内的胆汁引流出来,可以让病人好受点,减少并发症,这叫PTCD。”我回答。“要花多少钱?”显然他对那些英文缩写不感兴趣。

老太太的PTCD由我亲自做,很顺利。像汽车机油一样的胆汁被引出,不久,老太太的精神及食欲大为改善。

老太太要出院了。她手拎着胆汁袋同我道别:“谢谢您救了我,我拎着它又可以养鸡、走田埂了。”我心里发酸,原来她的“直线猫步”是走田埂练出来的。儿子问我应给老太太补点什么。我回答:“一日三餐,不用补,要保护好这根管子,那是救命的。”儿子深深地点点头,认真纠正着老太太拎袋子的姿势。

两年过去了,我依然每周门诊,每天手术,诊治了许多肝胆肿瘤病人。一天,两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的诊室,是他们娘俩。老太太面色红润,她儿子异常兴奋,上前就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肖大夫,谢谢你救了我妈。”老太太递上来一只用麻绳绑着翅膀的草鸡:“您手术辛苦,补补身子。”“你这么健康啊!”我不自主地感叹道。“我还在养鸡、下地、干农活。”

“你都吃什么药,怎么治疗的?”我急切地问道。“你让我们吃好三顿饭,保护好救命管,我们没钱吃什么药。肖大夫,你的医术真高,都两年了。”她儿子笑着回答。我既惭愧又惊讶地掀起老太太右侧身体垫着的厚布,发现PTCD管已脱落,穿刺孔已形成瘘,胆汁不断地缓慢流出。老太太还兴奋地向我描述,她如何遵照我的嘱咐将苦涩的胆汁喝下,令自己食欲大振。

我联系了放射科的同学,由我掏钱为老太太做了CT检查。CT显示的图片让我吃惊,肿瘤的体积同我术中探查发现的大小几乎一样,两年中肿瘤无发展。

我从原路将一根新PTCD管插入老太太体内,用同样的习惯用语嘱咐她要保护好这根救命管。娘俩显得很轻松,眼神中好像说“掉了怕什么,再插呗”。

临别前,他们再次感谢我救了老太太的命,并说我在他们村里很有名。我愕然了许久,自觉有些惭愧,我甚至没有在术前作出正确的诊断。是她自己生命的神奇力量,是现今科学无法解释的能力让老太太与肿瘤共相处,共生存。

医学就像那银河系,有太多的未知、太多的神奇、太多不可测的力量,等待我们去探索、去体会、去发掘。

作者:肖飞

这里是《康复·生命新知》杂志

汇集最新、最前沿的医学和科技资讯

用专业视野解读医学进展

与医生伙伴携手同行

欢迎订阅:邮发代码:04-或浏览









































能治愈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mbc.com/jbzl/5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