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饮食保健
疾病用药

肠内营养支持途径监测与并发症处理

  当胃肠道功能存在,但因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经口摄食以满足其营养需求时,就应考虑通过各种途径给予肠内营养(EN)支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EN支持方法:(1)短期(<4周):EN患者首选鼻胃管喂养,不耐受鼻胃管喂养或有反流和误吸高风险患者选择鼻肠管喂养。(2)长期(>4周):EN患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选择经皮内镜下胃穿刺置管术或经皮内镜下空肠穿刺置管术。(3)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为避免感染,慎用穿刺置管术。(4)逐步能经口喂养时,可选择ONS。   根据患者胃肠功能、并发症等因素综合考虑,可选择不同EN制剂。EN制剂按氮源可分为整蛋白型配方、氨基酸和短肽型配方。对于既往无特殊病史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整蛋白型EN制剂适合于大多数人群,氨基酸和短肽型EN制剂适用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EN营养制剂又可分为标准型配方和疾病适用型配方。标准型配方适用于大多数患者,疾病适用型配方适合特殊代谢状态的患者,如对于糖尿病或血糖增高患者,可选用糖尿病适用型配方。肝功能异常患者,建议选择整蛋白配方,肝性脑病的患者建议选择富含支链氨基酸的EN配方。肾功能异常患者,在无使用肾病专用配方的条件下,选择标准EN配方。如果有电解质紊乱,需要根据肾衰以及伴随的电解质状况进行针对性选择,如限制液体;低磷、低钾;如果患者采用透析或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应该增加蛋白质补充,最大量至2.5g/kg/d,因为在CRRT时,丢失氨基酸在10~15g/d。

  1、营养支持的监测与调整:建议定期监测体重、血糖、血常规、出入量、血浆蛋白、血电解质和肝、肾功能、血脂水平。

  2、喂养并发症及处理:(1)胃肠道并发症:对于与胃肠道相关的并发症,如腹泻、胃潴留、恶心、呕吐、误吸等应及时查找原因,作对症处理,如改善体位、减慢输注速度、减少输注总量。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建议每4小时检查患者的管路位置,抽吸胃内残余液,当抽吸液>ml,结合观察总量、性状、颜色等,可以考虑暂停喂养。如可疑,应送检胃液进行潜血试验。对EN耐受不良,如胃潴留或腹胀者,可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如甲氧氯普胺等;治疗无效者,可考虑选择幽门后喂养。营养制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①选用低渗或等渗配方;②选用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脂肪组合:如水解蛋白、低脂配方或加入中链脂肪酸(MCT)及有助于长链脂肪酸(LCT)消化吸收的特殊营养素如牛磺酸、左旋肉碱;③含可溶性膳食纤维如低聚果糖(FOS)、菊粉的配方或混合膳食纤维配方。(2)代谢并发症:代谢并发症包括水、电解质失衡、血糖紊乱等。应定期监测,记录24h出入量,尤其是尿量和消化液丢失量,以利纠正电解质紊乱。应常规监测血糖,减少血糖波动。血糖水平保持在7.8~10mmol/L。(3)机械性并发症:机械性并发症主要与喂养管的放置及护理有关,主要包括喂养管相关的机械损伤和喂养管阻塞。喂养管的应用可引起与喂养管接触的鼻咽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表面坏死、溃疡和脓肿。还可导致上、下呼吸道病症,加重食管静脉曲张、消化道黏膜坏死、消化道屡和伤口感染。选用小径而质地柔软的喂养管和护理有助于减少这些问题。当估计需长期喂养时(>4周),则应尽量选择胃造瘘来替代鼻饲管。喂养管阻塞率与导管内径、护理质量、导管类型,以及导管放置的持续时间有关。   3、EN的护理要点:(1)EN护理的“三度”:胃肠营养时要注意温度、速度、浓度的控制。首日速度20~50ml/h,次日可根据监测胃排空情况,调至80~ml/h,建议使用专用的胃肠营养泵,持续喂养、以稳定输注速度、并适当加温。(2)营养支持的监测与调整:在营养疗法的同时加强营养供给速度、营养达标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如呕吐、腹泻、感染等情况的监测,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营养支持策略。(3)体位和管道的管理:为减少误吸导致的吸入性肺炎,在无禁忌证情况下,床头应抬高30°~45°,注意避免压疮。持续输注营养液每4小时或每次中断输注或给药前后用20~40ml温水冲管。营养输注管路应每24小时更换1次。应用经皮造瘘管进行EN,需要每天应用温和皂水或清水清理造口,同时防止管道堵塞和脱落。

摘自: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消化与营养管理专家共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作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原文参见:中华医学杂志年6月7日第96卷第21期。









































白殿疯方法
治白癜风有哪些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mbc.com/jbzl/4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