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饮食保健
疾病用药

摸腹知健康

人体脏腑的运化机能,虽然各不相同,但都以气分为原动力。内部的气分顺调,则各脏腑的运化机能便能正常发挥,从而便能增强人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例如,我国养生学中的外功与内功都讲究气灌丹田,尤其是内养功,如导引术、吐纳法等,不论坐式、卧式,还是立式都讲究运气调息,所以称之为气功。长期练习气功,使内部各脏腑气分顺调,可以防病、治病,延年益寿。反之,如果内部气分不顺调,七情损于内,四时不正之气侵于外,脏腑运化机能失调,必然生病。由此可见,气分的顺调与否对人体健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体疾病,是受七情所伤,四时不正之气所侵,从而表现出寒、热、风、湿、燥、火等不同特征。用脏腑点穴的方法引导调理气分,使气分调顺,从而恢复各脏腑的正常生理机能,寒则暖,热则平,风则散,湿则化,燥则润,火则息而百病除。

中医腹诊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和中医其他诊法一样,是在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的,并受中医的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等基本理论的指导。

腹诊是医者运用望、闻、问、切等诊查手段来诊查患者胸腹部的胀、痛、满、悸、痞、硬、急、结等病变征象,以判断内在脏腑、经脉、气血津液等方面的病理变化,从而指导临床治疗的一种体现中医特色的诊断方法。

望诊主要是医者运用视觉对胸腹部的形态、色泽、心尖搏动(虚里)、腹形、脐部改变及腹部动悸等情况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人体胸腹体表的正常和异常状态,及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正常人:胸廓两侧对称,无异常隆起或塌陷,呼吸平稳,左乳下(虚里)隐约可见搏动,体瘦者较为明显,节律整齐均匀,不快不慢。全腹大小适中,肥瘦中等,肌肤细腻润泽,无肿块、黄疸、皮疹创伤、溃疡和色素沉着。一般情况下,上腹稍低,下腹较为丰满,中间稍凹,两旁稍高,坚实处但无障碍,柔软处而有力量,从鸠尾下至横骨基本上呈平坦状,两侧对称。脐部凹入,轮廓清楚。腹部一般见不到胃肠蠕动和搏动(但消瘦者可见,属正常)。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体型会稍有出入。

腹形与颜色变化和所属病证的对应关系:

序号

腹形与颜色变化

所属病证

1

上腹膨隆

食积胃胀

2

腹中膨隆

肠胃胀气

3

下腹膨隆

便秘或子宫肌瘤妇科炎症

4

全腹膨隆

无水则为气胀,

有水则为腹水

5

某一小范围局部膨隆

溃疡、化脓

6

红色

腹内热重,可能患有脂肪肝

7

白色

脾虚贫血

8

黄色布满全身

可能有肝、胆的癌症

9

经肚脐有“黑带”缠绕腰腹部

一般代表肾虚,或有慢性肾病

脐形与所属病症对应关系:

序号

脐形

所属病证

1

肚脐浅

内分泌失调,易疲劳、乏力、气短,

食欲不振

2

肚脐呈海蛇形

肝脏有疾患

3

肚脐向外突出

可能为水肿,或内脏下垂,或肝硬化、癌症,或小儿顽固性消化疾患。

4

脐部周围凹陷

脾肾大虚,一般为重症,凶兆

5

女子肚脐闭合

卵巢功能减弱

6

肚脐偏左

大肠黏连,便秘,血虚

7

肚脐偏右

肝炎,或胆囊炎,十二指肠溃疡,气虚

8

肚脐向上呈三角形

胃或胆囊或胰脏功能不良

9

肚脐向下呈三角形

便秘,或胃下垂,或妇科疾病

10

肚脐呈一条横缝

多为过敏性肠炎,时溏时泻,偏向便秘

11

肚脐呈一条纵缝

多为过敏性肠炎,偏向便溏

12

肚脐周围有毛且延伸至会阴部

代表精力旺盛,性欲强

13

角化脐,即:脐周围局部点状角化

提示某脏器有结石

14

男子肚脐宜深,且呈圆形;女子肚脐宜深,且呈椭圆形,为卵巢功能正常。

腹部叩诊,主要用来判别病症的性质、腹腔内有无积气、积液和肿块,实质脏器的大小和部位的变化等情况。正常腹部叩诊应为轻鼓音。

闻诊表现(叩诊)与所属病证对应关系:

序号

症状表现

所属病证

1

叩之铿然(如敲击金石之声)

实邪内含

2

叩之空之然

属无形气滞

3

腹痞胀而叩之咕咕然

非气体作胀(此多肠胀气)即食滞发酵(大便多溏污)

4

腹胀满而叩之汩汩如水泉

水邪内蓄而偏于寒(或水肿)

5

叩之漉漉如雷鸣

湿热内蕴而偏于湿

6

腹大不收,叩之汩汩然如烂熟似果,弹力消失

中气虚惫之侯

7

推之呈波浪样

水肿之虚证

8

叩之咚咚如鼓

腹腔胀气

9

叩之为实音

腹腔积液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好
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mbc.com/jbzl/3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