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泻药与止泻药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分类、作用特点、典型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表4-16
泻药与止泻药的分类、作用特点、典型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分类
代表药物
作用特点
典型不良反应
禁忌证
泻药
容积性泻药
硫酸镁、硫酸钠(X)
①增加大便量,刺激肠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②对于以粪便干结为主要症状的患者效果较好
①部分泻药连续使用可致肠梗阻
②长期、连续用药影响电解质平衡(如低钾血症)
③过度使用刺激性泻药会引起腹泻
①硫酸镁:急腹症、肠道失血、妊娠及经期妇女
②甘油:糖尿病患者
③乳果糖:不明原因的腹痛、阑尾炎、胃肠道梗阻、乳酸血症、尿毒症和糖尿病酸中毒患者
④酚酞: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粪块阻塞者、婴儿和哺乳期妇女
渗透性泻药
乳果糖
①具有双糖的渗透活性,可使水、电解质保留在肠腔而产生高渗效果,是渗透性泻药(X)
②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
刺激性泻药
酚酞、比沙可啶、番泻叶、蓖麻油(X、B)
①药物对肠壁有较强刺激作用,产生反射性排便
②适用于急慢性便秘、习惯性便秘
润滑性泻药
甘油(B)
甘油栓剂(开塞露)具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局部作用于直肠
膨胀性泻药
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B)
通过反射性增加肠蠕动而刺激排便
止泻药
吸附药和收敛药
双八面体蒙脱石
作用:加强、修复消化道黏膜屏障,固定、清除多种病原体和毒素
对肝、肾、中枢神经及心血管等无不良影响
/
抗动力药
洛哌丁胺、地芬诺酯
①洛哌丁胺:直接作用于肠壁的阿片受体,延长肠内容物的通过时间
②地芬诺酯:人工合成的具有止泻作用的阿片生物碱
③不适用于幼儿
厌食、体温升高、红斑、瘙痒、头痛、心悸
2岁以下儿童、肠梗阻患者、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引起的假膜性肠炎者、细菌性小肠结肠炎患者
微生态制剂
/
微生态制剂主要作用:①抑制肠内有害菌,维持人体微生态平衡;②维持正常肠蠕动,缓解便秘;③屏障作用;④营养作用;⑤免疫作用;⑥保护肝脏,治疗肝性脑病;⑦抑制肠内自由基及过氧化脂质;⑧解毒作用
①服用时宜注意过敏反应
②有继发感染的可能
过敏者禁用
(二)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
表4-17
泻药和止泻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名称
合用药物
相互作用
地芬诺酯
巴比妥类、阿片类、水合氯醛、格鲁米特
增强中枢抑制作用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引发高血压危象
双歧三联活菌制剂
抗酸剂
减弱疗效
头孢菌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双歧三联活菌制剂对后者高度敏感,服用时应停用此类抗菌药物
地衣芽孢杆菌制剂
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地衣芽孢杆菌制剂对后者高度敏感,服用时应停用此类抗菌药物
二、用药监护(★★☆)
表4-18
泻药和止泻药的用药监护
药物类别
用药监护
泻药
依据便秘类型选药:
①长期慢性便秘者,不宜长期大量使用刺激性泻药
②肠梗阻患者应禁用刺激性泻药
泻药不可以长期使用:泻药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天
止泻药
监护由腹泻所致的电解质紊乱
对感染性腹泻宜联合抗菌药物
微生态制剂
按临床特征遴选用药
注意保护活菌制剂的活性
三、常用药品的临床应用(★★★)
硫酸镁、酚酞、甘油、乳果糖、聚乙二醇、双八面体蒙脱石、洛哌丁胺、地芬诺酯、地衣芽胞杆菌制剂、双歧三联活菌制剂的适应证。
表4-19
常用药品的临床应用
药物名称
适应证
硫酸镁
十二指肠引流、胆绞痛、导泻、肠道清洗
酚酞
便秘、肠道清洗剂
甘油
便秘
乳果糖
慢性功能性障碍、高血氨症、血氨升高所致疾病
聚乙二醇
成人及8岁以上儿童的便秘
双八面体蒙脱石
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所致相关疼痛症状的辅助治疗
洛哌丁胺
控制急、慢性腹泻的症状,回肠造瘘术者,可减少排便量和次数,增加大便稠硬度
地芬诺酯
急、慢性功能性腹泻,慢性肠炎
地衣芽胞杆菌制剂
急、慢性腹泻,肠炎,肠道菌群失调症
双歧三联活菌制剂
肠道菌群失调所致腹泻和腹胀,轻、中型急性腹泻及慢性腹泻
最后end阿虎医学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