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饮食保健
疾病用药

结肠息肉,可怕吗赵蕊科普微报第4

安徽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678.html
科普微报

山西省科普作家协会

科普图片策划制作:李惠斌

结肠息肉,可怕吗?

作者:赵蕊

科普志愿者

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主治医师,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全民健康素养促进分会青委会委员。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肠镜也逐步得到推广,结肠息肉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有些人检出结肠息肉后会很紧张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有些人又过度大意,不当回事,那么结肠息肉是个什么东西,它可怕吗?

我先举一个临床上见到的例子:老李今年65岁,间断便血3年了,一直以为自己是痔疮,自己用痔疮膏,时好时坏,最近儿女见他日渐消瘦,送医后做肠镜发现结肠癌,且已经有转移,失去了手术机会,儿女一下子紧张了,纷纷做查体,40岁的儿子小李发现自己乙状结肠有一个不小的息肉,病理提示良性的,在医生指导下做了内镜下切除手术,而小女儿也发现一个小息肉,但是比较小,病理提示是增生性的,大夫指导她要定期复查。

结肠息肉顾名思义,是指肠腔内黏膜表面的隆起病变,可以单发,也可多发。大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结直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文献报道结肠息肉检出率差距较大,为10%-60%,在美国5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至少有30%的人患有结直肠息肉。

结肠息肉患者通常没有任何症状或体征。一般在常规检查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息肉。有一部分人有症状,常见的有腹痛,腹泻,便血,腹胀等症状。

最常见的息肉类型是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或炎性息肉通常无害,很少癌变。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可分为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3种。

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大肠息肉最理想的检查方法,可直接观察到全肠道情况,同时镜下可对病灶进行活检。我国结肠肿瘤筛查目标人群为50~74岁人群。建议有以下情况的人群及时进行肠镜检查:

①大便潜血阳性或不明原因贫血;

②一级亲属有大肠癌病史;

③本人有肠道腺瘤、癌症史;

④有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以及炎性肠病、血吸虫病、盆腔放疗史;

⑤长期精神压抑。

发现息肉后根据情况进行处理,较小的息肉可以在内镜下切除或者氩气烧灼,较大的息肉内镜下无法处理的可以考虑手术。

大肠息肉的预防可通过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来降低患结肠息肉的风险,例如:低脂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和纤维的食物;保持正常体重;戒烟;避免过度饮酒。结肠息肉患者应定期进行结肠检查,因为他们出现其他息肉的可能性更大。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科普微报》荣获山西省最具影响力科技新媒体称号第期

主编:王斌全

常务副主编:郭述真

执行主编:霍丽娟

本期责编:刘国昇王海沣

作者:赵蕊

科普图片策划制作:李惠斌

编辑部主任:刘国昇

策划部主任:李惠斌

新媒体策划:王冠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mbc.com/jbzd/11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