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胆囊相关疾病中,胆囊癌的发病率很低,可它是一种恶性程度非常高的疾病,大部分的胆囊癌患者的最终结局并不乐观。胆囊癌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很多人闻之色变,而临床上大部分胆囊癌都是因胆结石就诊被发现。那么,关于胆囊癌,我们又该了解些什么呢?
1
胆囊癌有哪些危险因素?
胆囊癌最直接的危险因素是胆石症。70%-90%的胆囊癌患者存在胆石症,胆囊结石大,持续时间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胆囊癌的发病率会明显增高。目前已经证明,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胆囊癌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很多患者都是在长期的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基础上发展成胆囊癌。瓷化胆囊是慢性胆囊炎的一种少见表现,其特点是胆囊壁出现壁内钙化。此类患者胆囊癌的发病率为2%-3%。
其次,胆囊息肉也与胆囊癌密切相关。在之前的文章《不想摘胆怎么办—胆结石和胆息肉可怕么?》中说过,肿瘤性息肉,例如腺瘤性息肉,如果大于1cm,发生胆囊癌的几率会明显增高。其余的危险因素有先天性胆管囊肿、胰胆管合流异常和慢性感染。
2
胆囊癌有哪些表现?
早期胆囊癌的患者大部分没有临床表现,仅有胆石症或胆囊炎的表现,如右上腹不适、右肋部疼痛伴肩背放射等。当发展到进展期胆囊癌时可出现疼痛、厌食、恶心或呕吐、体重下降。30%-60%的胆囊癌患者的起病表现为胆道梗阻所致黄疸,通常原因为肿瘤直接压迫胆管,大多数出现黄疸的患者在临床上已经是晚期。
腹部超声是发现胆囊癌的主要检查手段,若患者有可疑超声表现,包括胆囊壁增厚、胆囊腔内的肿块、胆囊和肝脏的分界消失、胆囊息肉大于1cm等,则需进行其他影像学检查,通常是采用CT或MRI/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进行检查。
抽血化验可能会发现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或胆红素升高(Tbil)。癌胚抗原(CEA)或糖类抗原19-9(CA19-9)等血清肿瘤标志物通常会升高,但由于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它们不具有诊断价值。
3
胆囊癌如何治疗?
90%的胆囊癌病理类型是腺癌。腺癌一般起自胆囊粘膜,随着生长而侵入胆囊壁。由于缺乏明确的肌层,使得容易出现早期淋巴及神经侵袭,胆囊癌最常转移至腹膜和肝脏,这时已经属于晚期胆囊癌。
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胆囊癌的方法。对于已经出现淋巴结转移或T3期以上的肿瘤,即使完全切除,术后效果也不佳。对进展期胆囊癌只能进行姑息治疗,目的是缓解疼痛、减轻黄疸以及延长生命,令人沮丧的是一般进展期胆囊癌中位生存期不超过6个月。
对于无明显转移的不可切除肿瘤患者,可选择化疗(包括5-FU,吉西他滨、奥沙利铂等,常用的有GMOX方案),同时可联合放疗、靶向治疗(厄洛替尼)以及免疫治疗来延长生命。
对于出现黄疸,不能切除的胆囊癌患者一般优选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下放置支架。
总之,胆囊癌恶性度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此类疾病治疗的主要原则,了解胆囊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及早对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慢性胆囊炎进行监测和处理才能防患于未然,千万不要等到成为进展期胆囊癌再做处理。
推荐阅读●外卖拒录“病毒性肝炎”骑手?!有依据吗?
●世界肝炎日
身在乙肝大国,这些事情你了解吗?
●不想摘胆怎么办—胆结石和胆息肉可怕么?
●不想摘胆怎么办—保胆取石真的可行吗?
●体检发现胆红素升高,是病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