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ERCP治疗复杂胆道系统结石
长期以来,胆道系统结石不单单给众多患者带来了困扰,也给肝胆外科专科医生带来着一项项挑战。从最开始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发展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从之前的开腹胆囊切除、胆道切开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术到现在的腹腔镜、胆道镜技术的开展;现在,外科医生在科学技术革新的帮助下,已不满足仅仅治愈疾病,而是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控制手术带来的损伤,来缩短患者恢复需要的时间,来改善患者术后的一般状态。
基于此,我院肝胆胰外科于近日突破性的完成本院首例新两镜联合法治疗复杂胆道系统结石。相比之前的“旧”两镜联合法(腹腔镜+胆道镜),新两镜法的优势和活力是十分明显的。具体来说,新两镜法就是结合了腹腔镜和消化内镜,结合了腹腔镜技术和ERCP技术。通俗的来说,旧两镜法虽然相比常规开腹手术在手术创伤上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终究还是要行胆管切开,以及要留置T管于胆总管内,T管引流常规术后需带管2周以上。而新两镜法有效的将损伤控制的先进理念有效的应用于临床,首先全麻下行ERCP经消化道无创口地处理胆总管结石,不需进入腹腔,不留置腹腔引流管,然后在同一次麻醉下,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同样不留置腹腔引流管。
手术图片
新两镜法有如下的明显优势:
1、不切开胆总管,不破坏胆道系统结构,保护胆总管的完整性,对胆管的功能影响小;
2、不留置T管,不留置腹腔引流管,切口美容缝合,术后患者无带管痛苦,切口不适感小,腹部无明显疤痕;
3、一次麻醉,完成胆囊及胆总管疾病的治疗,免受多次麻醉对身体的打击。
4、术后患者恢复快,术后第1天即可进水及流食;
5、住院时间大幅缩短,不必等待拔管及切口拆线,术后一般2-3日即可出院。
同时,新两镜法也对临床医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本例患者成功实施了新两镜法,不仅有赖于姜涛主任高超的腹腔镜手术技术,还要依靠姜涛主任超前的团队建设理念,培养了熟练掌握消化内镜、ERCP技术的外科医生,不仅如此,麻醉医生团队,手术室护理团队,临床护理团队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项新技术的开展也意味着肝胆胰外科在常规开展腹腔镜技术以及ERCP技术的同时,也努力探索新的技术手段,更好的为患者解决病痛。
为了更好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了打造肝胆胰疾病“一站式”的诊疗平台,肝胆胰外科姜涛主任团队在外科“微创化”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勇攀一个另一个高峰。
想要“真正”微创处理胆道系统疾病,想要“一站式”解决肝胆胰疾病,请前往医院(仙台大街号)门诊楼一楼肝胆胰外科门诊预约治疗。
预约挂号-。
专家介绍
姜涛,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减重和代谢外科主任、南湖院区普外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医院学会糖尿病与肥胖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减重代谢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医学继续教育专业委员会肥胖代谢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专业信息传播和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医学会外科分会常委、吉林省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常委、吉林省医师协会普外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省健康管理学会第一届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糖尿病健康管理医联盟)等。担任《实用代谢和减重外科学》、《国际外科学杂志》、《减重外科杂志(中文版)》《中华肥胖与代谢病杂志》及《慢性病学杂志》等多种学术教材、杂志编委和审稿专家。曾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同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
◎内容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