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饮食保健
疾病用药

学术文章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在

北京最权威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85823.html

(广西医院肾内科)

军龙,梁高远,周积逢,谢和霞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疾病诊断中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年3月~年2月来我院诊治的50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术中获取组织送往病理检查,分析取材成功率、病理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0例患者均成功取材,成功率为%,合格标本取材长度大多在10mm—18mm之间,穿刺长度均在12mm以上,且光镜下肾小球数在10个以上,1次、2次、3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10%、80%、10%;50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病理类型为淀粉样变性肾病、多发性骨髓瘤性肾病、紫癜性肾炎、膜增生样肾小球病变、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膜性肾病、IgA肾病患者分别有1例、1例、1例、2例、3例、4例、4例、6例、10例、18例;出现腰酸、腰痛症状的患者共有14例,构成比为28%,镜下血尿患者共有26例,构成比为52%,其他患者均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出现。结论:慢性肾脏疾病诊断中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具有良好的辅助应用价值,穿刺成功率高,同时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确病理类型,但需要对肾脏穿刺的适应证与禁忌证进行严格把握。

关键词:慢性肾脏疾病;诊断;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应用价值

慢性肾脏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1]。慢性肾脏疾病通常是多种肾脏损害性疾病病程迁延发展3个月以上,并且血液和尿液中相关指标出现异常现象,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到正常人的60%及以下水平,或者肾脏影像学、病理学出现异常现象[2]。多数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发病早期并不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出现,随着病情进一步进展,可能发展成为肾功能衰竭或者肾脏纤维化,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3]。各种类型的慢性肾脏疾病具有高度相似的临床表现,但是病理分类却具有多样化,不同类型的慢性肾脏疾病治疗方式与预后也存在明显差异[4]。为此,为了提高慢性肾脏疾病治疗效果,首先明确病理类型十分必要。本研究选取年3月~年2月来我院诊治的50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50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于年3月~年2月来我院诊治,均知情同意,且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患者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4.25±6.12)岁,共50例,男性39例,女性11例;所有患者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蛋白尿与血尿,或者肾功能损害,均需要经肾活检做出明确诊断。

1.2方法

诊断仪器选择CANONAplio彩色超声诊断仪,采用6C1探头,频率设置为3.5-6.5MHz,行超声引导下肾脏穿刺之前,先行二维超声检查,以此来将肾脏血流、形态以及大小明确;行超声引导下肾脏穿刺操作时,指导患者取俯卧位,保持腰背部肌肉充分放松,在右肾下极进行穿刺,确认找到合适位置之后,将其标记好,行常规消毒铺巾操作,穿刺点采用2%的利多卡因注射液行局部麻醉;消毒超声探头,将引导槽、穿刺架套上;沿着引导槽将穿刺针刺入,在屏幕上对穿刺针位置进行仔细观察,当发现针尖到达肾包膜时,确定适合穿刺的区域后,指导患者屏住呼吸,快速发针,然后再将其退出,对穿刺组织长度进行仔细查看,每例患者常规均行两针穿刺,并仔细记录穿刺长度。

1.3观察指标

分析取材成功率、病理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2结果

2.1取材成功率分析

研究中50例患者均成功取材,成功率为%,合格标本取材长度在10mm—18mm之间,穿刺长度均在12mm以上,且光镜下肾小球数在10个以上,以取材长度为依据,行1-3次穿刺,穿刺成功次数见表1,1次、2次、3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10%、80%、10%。

2.2病理结果分析

所有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肾脏穿刺活组织检查之后的病理结果显示,淀粉样变性肾病、多发性骨髓瘤性肾病、紫癜性肾炎、膜增生样肾小球病变、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膜性肾病、IgA肾病患者分别有1例、1例、1例、2例、3例、4例、4例、6例、10例、18例。

2.3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成功穿刺之后,患者均保持24h平卧位,对其进行观察,出现腰酸、腰痛症状的患者共有14例,构成比为28%,镜下血尿患者共有26例,构成比为52%,其他患者均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出现。

3讨论

临床上,不同病理类型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治疗方式以及预后均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将其病理类型进行明确十分必要[5]。虽然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组织活检属于一种有创检查方式,但是操作简单,并且具有低风险性,穿刺针位置可在超声屏幕上直接观察,对穿刺部位进行准确定位,最大程度上将组织损伤度降低,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6]。为了确保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需要对其适应症与禁忌症进行全面掌握。肾脏穿刺适应证包括原发性肾脏疾病、遗传性肾脏疾病或者继发性肾脏疾病、因为各种因素难以获得确诊的急性肾衰竭患者应行肾脏穿刺、肾功能出现原因不明的明显减退现象或者事先怀疑原有肾脏疾病,并且在移植肾过程中复发时,应及时行肾脏穿刺[7]。为了确保穿刺成功,还需掌握肾脏穿刺绝对禁忌证包括孤立肾;肾脏小;重度高血压;患儿且难以配合穿刺;精神异常;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者已经有出血倾向出现。相对禁忌证包括游走肾;重度腹水;肾脏巨大囊肿、多囊肾;肾脓肿;肾脏位置过高;慢性肾功能衰竭;过度肥胖;妊娠;贫血严重;低血容量;心功能衰竭;肾结核;活动性肾盂肾炎;肾动脉瘤;肾脏肿瘤。

本研究中50例患者均成功取材,成功率为%,但以取材长度为依据,需行1-3次穿刺,这可能是因为穿刺过程中,患者未与操作者进行良好配合,以及患者肾脏结构存在异常状况。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行右肾穿刺,这主要是因为与左肾相比,右肾具有较低位置,便于开展各项操作。操作过程中需要尽可能选择在右肾下极,确保穿刺针的位置在下极肾实质内,然后再对肾组织进行穿刺,防止穿刺针进入到集合系统内部,出现血尿、大出血现象[8]。肾实质属于肾小球密度最高部位,所以该位置属于最佳穿刺点,穿刺准确性会对肾小球获取量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活检结果。若穿刺位置较低,则可能会损伤肾包膜,若位置过高,则可能会造成肾小球提取量不足。为此,当针尖到达肾脂肪囊之后,要对腹壁厚度、肾表面距离以及肾脏活动度等进行综合考虑,并且对超声声像图进行密切监控。除此之外,穿刺过程中涉及肾实质薄、肾脏小等情况时,要合理控制取材长度,在情况必要时,可将穿刺次数适当增加,最大程度上确保穿刺成功。

综上所述,慢性肾脏疾病诊断中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具有良好的辅助应用价值,穿刺成功率高,同时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确病理类型,但需要对肾脏穿刺的适应证与禁忌证进行严格把握,最大程度上提高穿刺成功率。现如今,慢性肾脏疾病是当前乃至今后的一个社会公共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mbc.com/jbyy/93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