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与摘要
1、结肠癌细胞中组织因子/活性凝血因子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间交互作用机制
陈贺凯1,戴芸2,吴婷2,汪欣1,万远廉1,汤坚强1△
(医院1.普外科,2.消化内科,北京)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中组织因子/活性凝血因子Ⅶ(tissufactor/activcoagulationfactorⅦ,TF/FⅦa)通路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idrmalgrowthfactorrcptor,EGFR)通路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在KRAS野生型的HT-29及KRAS突变型的LoVo结肠癌细胞中,以FⅦa活化TF/FⅦa通路,采用qRT-PCR、Wstrnblot检测EGFR配体双调蛋白(amphirgulin,AREG)及表皮调节素(pirgulin,EREG)基因、蛋白表达改变;利用RNA干扰技术敲低TF表达后活化TF/FⅦa通路,检测其对AREG、EREG基因表达的影响,以证实FⅦa对AREG、EREG表达调节作用依赖TF。以表皮生长因子(pidrmalgrowthfactor,EGF)激活两细胞EGFR通路后,检测TF/FⅦa通路关键分子TF、FⅦ基因表达改变。结果:TF/FⅦa通路活化后,HT-29细胞AREG、EREG基因表达及EREG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下调(AREG、EREG基因表达量分别为0.55±0.09vs.0.99±0.09、0.67±0.10vs.1.02±0.02,EREG蛋白表达量0.54±0.09vs.1.04±0.13,P均<0.05);LoVo细胞AREG基因表达及AREG、EREG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上调(AREG基因表达量1.87±0.39vs.0.93±0.23,AREG、EREG蛋白表达量3.09±0.73vs.1.11±0.21、1.53±0.19vs.0.97±0.23,P均<0.05);TF敲低后均可部分阻断FⅦa对两细胞AREG、EREG表达调节作用;EGFR通路激活后,HT-29细胞TF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FⅦ基因表达未检测到,而LoVo细胞的FⅦ及TF基因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上调,表达量分别为1.53±0.23vs.1.00±0.23、53.20±6.08vs.1.00±0.15(P均<0.05)。结论:结肠癌LoVo细胞TF/FⅦa通路与EGFR通路的活化可分别上调另一通路的关键分子表达并发生交互作用,KRAS基因突变可能对该交互作用的发生发挥关键作用。
关键词:结肠肿瘤,凝血致活酶,因子Ⅶa,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2、沉默液泡型ATP酶c亚基ATP6V0C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侵袭的分子机制
邹鹏程1,2,杨一峰1,徐晓艳1,3,4,刘北英5,梅放1,由江峰1,刘启忱6,裴斐1△
(1.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北京;2.医院病理科,山东青岛;3.内蒙古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呼和浩特;4.医院病理科,呼和浩特;5.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北京;6.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北京)
摘要目的:采用RNA干涉技术沉默液泡型ATP酶c亚基ATP6V0C的表达,探索ATP6V0C在前列腺癌侵袭中的分子作用机制,并研究其与LASS2/TMSG1的关系。方法与结果:ATP6V0C在高转移潜能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1E8和PC-3M)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转移潜能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2B4和PC-3),选择ATP6V0C表达量最高的PC-3M-1E8细胞进行基因沉默实验,发现ATP6V0C的siRNA转染PC-3M-1E8后,其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talloprotin-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量及MMP-2的分泌量均无明显变化,但上清液中MMP-9的活性明显减弱,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组细胞外氢离子浓度及液泡型ATPas的活性明显降低(P0.05);细胞划痕修复实验及transwll体外侵袭实验结果显示ATP6V0CsiRNA干扰组细胞的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5)。PC-3M-1E8细胞转染ATP6V0CsiRNA后,LASS2/TMSG1的表达明显减弱(P0.05)。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显示ATP6V0C蛋白与LASS2/TMSG1共定位于胞浆和胞膜,干扰组共定位信号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弱。结论:特异性siRNA沉默ATP6V0C能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与ATP6V0C沉默后抑制V-ATPas的活性,使细胞外氢离子浓度降低,抑制MMP-9的激活,从而影响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重塑有关。靶向siRNA干扰ATP6V0C的表达后,可能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抑制LASS2/TMSG1的表达,但其具体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液泡型ATP酶,ATP6V0C,LASS2/TMSG1,前列腺癌,基因沉默
3、免疫球蛋白A在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中的合成与分泌
邓会1,马骏凡2,景子洋1,梁耀先1,阿拉塔1,刘洋2,邱晓彦2△,王悦1△
(1.医院肾内科,北京;2.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北京)
摘要目的:探讨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msangialclls,HMCs)中是否表达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A,IgA)。方法:培养人HMCs细胞系,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Igα、Igκ、Igλ在系膜细胞中的表达;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vrstranscriptionpolymraschainraction,RT-PCR)和DNA测序检测HMCs中Igα、Igκ、Igλ恒定区转录本表达;以Wstrnblot方法检测细胞裂解液及培养上清液中Igα、Igκ、Igλ蛋白水平表达;以jacalin为配体的亲和层析纯化上清液蛋白质,以蛋白质谱检测纯化的蛋白氨基酸序列。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到HMCs细胞浆Igα、Igκ、Igλ的阳性表达;RT-PCR检测到细胞内Igα1、Igα2重链、Igκ轻链、Igλ轻链恒定区转录本表达,且其核苷酸序列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CntrofBiotchnologyInformation,NCBI)数据库相应的mRNA序列比对,同源性分别达到99%、97%、98%和97%;Wstrnblot检测到细胞内Igα1、Igα2和Igλ蛋白水平的表达,Igκ目前检测为阴性;细胞上清液中可见完整IgA分子表达;以jacallin为配体亲和层析纯化的培养上清液中的IgA,蛋白质谱测序所得的氨基酸片段序列与NCBI数据库比对,显示HMCs分泌的蛋白质与B细胞表达的Igα1恒定区52~之间53个氨基酸、~之间68个氨基酸、以及~之间52个氨基酸的序列完全相同,与Igα2重链恒定区52~之间62个氨基酸、~之间54个氨基酸、以及~之间64个氨基酸的序列完全相同,提示系膜细胞可以将合成的IgA分泌到胞外。结论:HMCs可能合成并分泌IgA。
关键词: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免疫球蛋白A,蛋白质谱,DNA测序
4、高糖腹膜透析液对人腹膜间皮细胞NLRP3-IL-1β的影响
李相友,伍军△,罗丹,陈晚先,朱戈丽,张艳霞,毕智敏,封宝红
(医院,医院肾内科,武汉)
摘要目的:观察高糖腹膜透析液对人腹膜间皮细胞NLRP3-IL-1β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株第5~10代[HMrSV5,DMEM/F12培养基含10%(体积分数)胎牛血清],观察1.5%、2.5%、4.25%(质量分数)葡萄糖腹膜透析液(dxtros)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Ⅰ抑制剂鱼藤酮(rotnon),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Ⅱ抑制剂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hnoyltrifluoroacton,TTFA),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Ⅲ抑制剂抗霉素A(antimycinA)对细胞IL-1β表达的影响(免疫印迹);通过小RNA干扰技术下调NLRP3的表达,免疫印迹分析4.25%高糖腹膜透析液作用下细胞IL-1β的表达;通过白藜芦醇(rsvratrol,RSV)诱导自噬,3-甲基腺嘌呤(3-mthyladnin,3-MA)、自噬相关蛋白5(autophagyrlatdgn5,ATG5)siRNA、自噬相关蛋白(Bclin1)siRNA抑制自噬,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活性氧(ractivoxygnspcis,ROS),免疫印迹分析IL1β的表达。结果:对照组、1.5%高糖腹膜透析液、2.5%高糖腹膜透析液、4.25%高糖腹膜透析液、鱼藤酮(10μmol/L)、抗霉素A(50mg/L)、噻吩甲酰三氟丙酮(10μmol/L)各组细胞上清IL-1β的相对表达依次为0、0.±0.、0.±0.、2.±0.、2.±0.、3.±0.、0.±0.,提示2.5%高糖腹膜透析液、4.25%高糖腹膜透析液、鱼藤酮、抗霉素A作用细胞IL-1β表达明显升高,应用NLRP3siRNA可阻断上述效应;此外,对照组、阴性对照siRNA(ngativcontrol,NCsiRNA)、RSV(50μmol/L,诱导自噬)、3MA(10mmol/L,抑制自噬)、ATG5siRNA(抑制自噬)、Bclin1siRNA(抑制自噬)各组总线粒体荧光强度分别为1.76±0.42、1.83±0.55、1.85±0.62、7.36±0.92、5.35±0.77、5.06±0.62,超氧化线粒体荧光强度分别为.68±95.12、.15±.82、.39±92.56、.08±.65、.01±.24、.36±.88,结合免疫印迹结果,提示抑制自噬可增强线粒体ROS产生和提高IL-1β表达,诱导自噬对ROS、IL-1β无明显影响。结论:长期应用高糖腹膜透析液,腹膜间皮细胞NLRP3-IL-1β持续激活,实时启动自噬可能成为干预NLRP3-IL-1β持续激活、延缓腹膜透析腹腔慢性炎症及腹膜纤维化的治疗靶点。
关键词:高糖腹膜透析液,人腹膜间皮细胞,NLRP3,IL-1bta
5、血清IgG4在不同疾病患者中的表达
张意兰1,2,王智峰1,陈宁1△
(1.医院消化内科,北京;2.医院消化内科,郑州)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IgG4在不同疾病患者中的表达,以及其在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医院年1月1日至年3月31日就诊患者中进行血清IgG4检验的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病种的不同分为普通疾病组、自身免疫性疾病组及IgG4相关性疾病组;胰腺疾病患者分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组及胰腺癌组;按照疾病治疗阶段不同将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再分为治疗前组及治疗后组;分别分析对比各组患者血清IgG4的表达。结果:普通疾病组的患者血清IgG4水平中位数为0.(0.,50.)g/L,自身免疫性疾病组患者血清IgG4水平中位数为0.(0.,18.)g/L,IgG4相关性疾病组患者血清IgG4水平中位数为5.(0.,46.)g/L,明显高于普通疾病组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组,与该两组患者血清IgG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疾病组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组患者血清IgG4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疾病患者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组患者血清IgG4水平中位数为3.(0.,46)g/L,胰腺癌组患者血清IgG4水平中位数为0.(0.,1.)g/L,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组患者血清IgG4水平高于胰腺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中,治疗前患者组血清IgG4水平中位数为6.(1.,34.)g/L,治疗后患者组血清IgG4水平中位数为3.(0.,30.)g/L,血清IgG4水平在患者治疗后下降,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疾病类型的患者血清IgG4表达不同,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及IgG4相关性疾病中,患者血清IgG4表达明显升高,通过检测患者血清IgG4水平的高低,可以为不同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在IgG4相关性疾病中,血清IgG4水平在治疗后表达明显下降,血清IgG4有可能作为评估IgG4相关性疾病疗效的指标之一。
关键词:IgG4,IgG4相关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
6、植入前囊胚滋养外胚层基因空间表达
赵亮△*,孙丽芳,郑秀丽,刘静芳,郑蓉,张晗
(医院妇产科,北京105)
摘要目的:研究人胚胎植入前囊胚滋养外胚层细胞基因的空间表达。方法:辅助生殖来源人受精后第6天Gardnr评分5AA的囊胚,显微镜下微吸管机械分离滋养外胚层细胞,对囊胚滋养外胚层极滋养层细胞和壁滋养层细胞采用单细胞测序检测,选取经t检验计算所得P<0.05且基因表达差异≥2倍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筛选的差异基因进行无监督层次聚类分析和基因本体(gnontology,GO)功能分类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注释和生物功能富集,并用全基因组对差异基因功能进一步注释。结果:对2枚受精后第6天的5AA囊胚滋养外胚层8个极滋养层细胞和8个壁滋养层细胞测序,发现极滋养层细胞个基因上调,壁滋养层细胞75个基因上调。无监督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外胚层细胞分成极滋养层细胞和壁滋养层细胞两群,属于两种不同类型和生物功能的细胞群。差异基因功能注释显示,极滋养层细胞上调基因GO生物学功能主要是转录、能量代谢、蛋白合成、转运、氧化应激、离子转运、蛋白合成及运输、细胞周期调节、肌动蛋白增长等,主要参与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氧化磷酸化、Wnt信号通路、雌雄激素代谢等信号通路;壁滋养层细胞上调基因GO生物学功能主要是蛋白分解代谢、细胞周期停滞、细胞凋亡、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nactivatdprotinkinas,MAPK)信号通路、碳水化合物运输、突触负调节、细胞生长、钙通道激活、正向B细胞分化、T细胞凋亡等,主要参与B细胞受体、T细胞受体、白细胞跨内皮移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ndoth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间隙连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lasinghormon,GnRH)分泌、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结论:从空间维度揭示囊胚极/壁滋养层细胞的基因表达,显示胚胎植入前囊胚极/壁滋养外胚层相互协调,精细调节囊胚孵化和胚胎植入过程,进一步数据分析有望寻找到调控胚胎植入的内源性特异分子。
关键词:囊胚,极滋养层细胞,壁滋养层细胞,基因,单细胞测序
7、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MRL/lpr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对脾脏Th17/Trg细胞平衡的影响
张伟,庞春艳,王永福△
(包医院中心实验室,包头医学院风湿免疫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自体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包头]
摘要目的:探讨移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tissudrivdstmclls,ADSCs)对MRL/lpr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MRL/lpr小鼠脾脏Th17/Trg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15只12周龄的雌性MRL/lpr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DSCs治疗组(ADSCs组)、对照组(control组)和环磷酰胺治疗组(cyclophosphamid,CTX组),每组5只。ADSCs组经尾静脉注射ADSCs,每次注射的细胞数为1×/μL,每周1次,共注射8次;control组经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每周1次,共注射8次;CTX组经尾静脉注射环磷酰胺,剂量为15mg/kg(体重),每周1次,连用2次,休息2周后重复,共注射4次。留取治疗前和治疗后尿液检测24h尿蛋白浓度。治疗8周后,处死MRL/Ipr小鼠,以流式细胞仪分析脾细胞Th17/Trg细胞比例变化。结果:(1)24h尿蛋白浓度变化:治疗前,3组小鼠的24h尿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ADSCs组和CTX组24h尿蛋白浓度显著低于contr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2±1.61)g/Lvs.(7.10±1.63)g/L、(4.90±0.71)g/Lvs.(7.10±1.63)g/L,P0.05],而且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治疗8周后,ADSCs组和CTX组24h尿蛋白浓度显著低于control组[(2.24±0.73)g/Lvs.(10.36±1.64)g/L、(3.80±1.45)g/Lvs.(10.36±1.64)g/L,P0.01];ADSCs组和CTX组之间24h尿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脾脏Trg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ADSCs组和CTX组脾淋巴细胞中Trg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高于control组,3组分别为13.62%±1.87%、14.14%±1.29%、0.71%±1.23%,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脾脏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ADSCs组和CTX组脾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显著低于control组,3组分别为1.43%±020%、1.63%±0.65%、6.37%±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移植ADSCs能够减少MRL/lpr小鼠尿蛋白浓度,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ADSCs能够降低MRL/lpr小鼠脾脏Th17细胞水平,提高Trg细胞水平,负向调节Th17/Trg细胞平衡,进而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关键词:脂肪组织,间质干细胞移植,红斑狼疮,系统性,疾病模型,动物,小鼠,近交MRLlpr
8、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与既往标准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张倩茹*,王昱*,张卓莉△
(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
摘要目的:对比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ricanCollgofRhumatology,ACR)及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ropanLaguAgainstRhumatism,EULAR)发布的新的痛风分类标准和既往临床常用痛风分类标准在中国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并对比其在不同病程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年2月至年2月因足踝关节炎(除外多关节炎或合并腰痛患者)于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疑诊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已行关节腔/软组织结节穿刺明确诊断痛风或焦磷酸盐沉积症的患者,既往已明确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经随访1年、经2名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最终诊断定义为痛风的判定标准:关节疼痛或肿痛症状自首次发作病程未超过2年者定义为早期痛风,病程2年以上者定义为长病程痛风。年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又被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仅包括临床指标,不包括影像学检查,在此简称“标准临床版(临床参数)”;另一种则包括所有临床以及滑液检验、单尿酸盐(monosodiumurat,MSU)检验、影像学指标,在此简称“标准完整版(含影像学、MSU检测)”。结果:共例患者入组,例诊断为痛风,65例最终诊断为非痛风导致的关节炎。年标准完整版(含影像学、MSU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13%和95.38%。年标准完整版(含影像学、MSU检测)、年标准临床版(临床参数)、年荷兰标准、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mricanRhumatismAssociation,ARA)分类标准的曲线下面积(araundrthcurv,AUC)分别为0.、0.、0.、0.;在94例早期痛风患者中,各标准的AUC分别为0.、0.、0.、0.;在长病程痛风患者中,各标准的AUC分别为0.、0.、0.、0.。以年ARA分类标准为参考标准,在病程≤2年的痛风患者中,年标准完整版(含影像学、MSU检测)、年标准临床版(临床参数)、年荷兰标准诊断敏感性的比值比(oddratio,OR)分别为1.(1.~2.)、1.(1.~2.)和1.(1.~2.),在长病程痛风患者中,OR值分别为1.(1.~2.)、1.(1.~2.)、1.(1.~2.)。结论:在中国人群中,年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对不同病程痛风患者的诊断均优于年ARA分类标准,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痛风,分类标准,敏感性,特异性,曲线下面积
9、23例POEMS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胡萍,罗樱樱,吴静,高蕾莉△
(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摘要目的:了解POEMS综合征患者合并的内分泌异常的特点,为在合并内分泌系统异常的患者中识别出POEMS综合征的高危人群提供依据。方法:以“POEMS综合征”为词检索医院病案数据库,共纳入23例患者。使用Epidata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入组患者平均年龄47岁,男女比例为1.88∶1,首发症状以多发神经病变(56.5%)最为多见,从首发症状至确诊的中位时间为30个月。就诊于神经内科的患者例数最多,诊断的中位时间最短。患者各项临床表现的发生率分别为多发神经病变.0%、器官肿大82.6%、内分泌异常95.7%、浆细胞克隆性增生52.2%、皮肤改变91.3%,临床体征有视乳头水肿45.5%、血管外负荷增加43.5%、血小板升高43.5%、Castlman病17.4%。在内分泌系统异常中,泌乳素水平异常的发生率最高,为60.0%,其次分别为甲状腺轴及肾上腺轴功能异常。在内分泌系统受累的患者中,2个靶腺受累的发生率最高,占36.5%。结论:内分泌系统异常是POEMS综合征常见的临床表现,对于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功能异常者以及泌乳素水平或糖耐量异常者,尤其是累及2个或2个以上的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者,应提高警惕,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最专业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