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切除胆囊,会引发结直肠癌
近年来,胆囊疾病发病率有延续上升趋势,其中尤以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常见。胆囊疾病到底要不要开刀?胆囊手术利大还是弊大?医院肝胆外科王鲁教授,请他讲授切除胆囊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医学关联。
胆囊“地处”肝脏旁,产生结石最为常见
王鲁教授开门见山介绍:胆囊是人体的囊状消化器官、呈梨形。有俗语称“肝胆相照、忠肝义胆”,形象指出人体内胆囊与肝脏的关系非常密切。从“地理位置”来看,胆囊位于肝脏脏面的胆囊窝内、紧贴肝脏,其作用在于存储和浓缩胆汁; 胆汁主要由肝细胞产生并延续不断分泌,每天产生约至毫升胆汁。生理情况下,休息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不会进入小肠漫,而是进入胆囊储蓄并浓缩起来;进食时,胆囊再将存储的胆汁通过胆囊管、胆总管分泌到小肠参与脂肪的消化。
所谓胆囊疾病,主要包括非肿瘤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常见的非肿瘤性疾病又包括胆囊结石、结石性胆囊炎及非结石性胆囊炎。这其中,胆囊结石可谓最为常见。专家表示,随着高脂肪摄取、不定时用餐等无节律、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推行,胆囊结石病发日渐增多。临床显示,胆囊结石病发以女性常见,尤以经产妇、服用避孕药者常见,男女比例约为1:3。约20%-40%的胆囊结石患者,可毕生无症状,仅在其他检查或手术时被偶然发现,称之为“静止性胆囊结石”。
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可表现为:1、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如出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不适、饱胀、伴嗳气、呃逆等,常被误诊为“胃病”;2、胆绞痛是比较典型的表现,多位于右上腹部,呈阵发性,可向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多伴随恶心、呕吐,特别是饱餐、进食油腻食品后上述症状更容易出现。
结石瘜肉视情况开刀,腺瘤癌变须及时处理
查出胆囊结石,到底要不要开?王鲁介绍了胆囊结石的危害。胆囊结石除却会引发急慢性胆囊炎之外,还可能通过胆囊管,进入并停留在胆总管内构成继发性胆管结石;而进入胆管的结石,可通过Oddi括约肌引发损伤或嵌顿于此引发胆源性胰腺炎或急性化脓性阻塞性胆管炎;如果结石体积较大,可压迫胆囊壶腹部及颈部引发肝总管狭窄或胆囊胆管瘘,使胆囊或胆管炎症反复发作,最后胆囊结石及其引发的炎症反复刺激可引发胆囊癌变。
专家强调,毋庸置疑,胆囊切除是医治胆囊结石的首选方法、疗效相当确切。对有症状和并发症的胆囊结石,应斟酌胆囊切除,对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情况下不需立即行胆囊切除,只需视察和随诊。
至于胆囊肿瘤性疾病,王鲁介绍,主要包括胆囊肿瘤性瘜肉、胆囊腺瘤及胆囊癌。对肿瘤性瘜肉,大部分患者是体检时B超发现,并没有症状。少数患者会出现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及食欲消退等不适。鉴于少数胆囊息肉可能为初期胆囊癌或可产生癌变,因此,出现以下情况,应视为可能发生癌变的危险因素:直径超过1cm;年龄超过50岁; 单个瘜肉病变;瘜肉逐步增大;合并胆囊结石等。对出现上述症状的宜行手术切除,不过未到达上述标准者也不可以轻视。
许多年轻无症状的胆囊息肉者,可不做任何处理,但定期的B超检查十分必要;对症状轻微者,可给予消炎、利胆等对症医治,更需注意周密随诊。一旦随访时发现有病变快速进展,应立即手术医治。
胆囊腺瘤,是胆囊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可单发也可多发,直径约0.5至2.0厘米左右。胆囊腺瘤有一定恶变率,被认为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一旦确诊应手术切除。至于胆囊癌,如果患者具有手术机会,还应首选手术切除,化疗或放疗效果均不理想。
切除术会增加风险,但整体几率仍很小
手术切除,是医治绝大部分胆囊疾病的首选医治方式。专家表示,随着上世纪80年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问世,单纯胆囊切除成为快速、微创、经济的医治方式,这使得人们在选择手术医治时,减少了许多顾忌。但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也并不是万无一失,它可能引发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提高、10二指肠液反流和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等症状。不过,一般来说这些症状在机体本身调理后,可于短期内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胆囊手术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上世纪70年代,有国外学者首先报导了二者相关性,尔后,这1说法在我国患者中得到证实。具体说来,胆囊的主要功能为浓缩、贮存和排空胆汁,在进食含油脂食品后,胆囊应刺激收缩,将胆汁排入肠道,协助脂类的消化及吸收,起到了“节拍器”的作用。如果胆囊切除了,胆汁无处贮存,肝脏分泌的胆汁就会昼夜不停地无节律地直接排入肠道,造成肠肝循环次数增加。胆汁中的低级胆汁酸与肠道菌群接触增多,胆汁被肠道细菌分解后,有致癌作用的次级胆汁酸(脱氧胆酸和石胆酸)比例将会大大增加。次级胆汁酸中的石胆酸是大肠癌促发剂,而脱氧胆酸的代谢物也是一种强有力的致癌物。终究,长时间处于致癌环境中的肠壁细胞逐步由瘜肉、腺瘤向恶性肿瘤产生转变。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胆囊切除后,只是可能提高了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而并不是切除了胆囊,结直肠癌就一定会产生,由此产生结直肠癌的概率依然非常小,所以患者没必要过于担心。这也提示临床医生,切除胆囊手术毕竟存在一定风险,因此需要以谨慎的态度来对待。
小贴士
已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两件事:
饮食
1、由于胆汁酸是胆固醇的重要代谢介质,因此应避免过量的胆固醇摄取,即平素尽可能选择摄取低脂肪饮食,尽可能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品;
2、食谱的多样化:食谱广泛不但可满足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而且还能避免单一食谱积累的有害致癌物资;
3、多饮水,摄取含酒精饮料一定要适当;
4、多摄取含有足够淀粉和纤维素的食品:如水果、蔬菜、干豆、全谷类食品、豆类及其制品等,以增加淀粉和纤维素的量,帮助肠道运动;
5、适当多摄取一些抗癌食品;
6、进食定量,适当运动,保持理想体重。
随访
由于大肠癌的病发年龄多在55岁以上,因此,以往建议的首次结肠镜检查的时间是45岁。近年来,随着结肠炎、肠瘜肉、大肠癌等肠道疾病的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建议高危人群40岁后就应做首次肠镜检查。其中有胆囊切除史者即为高危人群之一。建议该人群的结肠镜检查频次由每5年一次提高到每2至3年一次,实现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来源:解放
作者:顾泳
云南专业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