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面前人人平等,健康面前人人需自重。
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的刘玉村,曾医院院长,他分享过一段患胆结石、最终切除胆囊的故事。
事后他回忆起来才发现,正是一些日常的生活习惯,给他的胆囊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年,我成为了“无胆英雄”。人家都说,你就是这方面的专家,教人家不得病的,自己怎么也是胆结石患者?
我说,虽然四五十岁的肥胖女性最容易得胆结石,但三四十岁的男性也会得。
年,我那时候三十岁,得到一个很好的机会,被公派去一个很美丽的欧洲国家丹麦进修学习。
因为一个人在那,我自己又不太会做饭。所以就用最简单的方法,买一只鸡,洗干净,剁一两刀,放到锅里,放点葱姜蒜,就炖,然后一顿饭就吃掉一整只鸡。有时候我还自己摊鸡蛋饼,这个最省事,搁一点面,然后一次放十个鸡蛋。因为那里鸡蛋非常便宜,快要过期的便宜很多,我一下买一摞,然后放冰箱里头。
就这样两年下来,体重长了很多,肚子也大了,胆固醇也开始结晶了。回来以后,我觉得必须得减肥,怎么减呢?节食减肥快,早上不吃早餐,中午就吃一个煎饼、一根黄瓜,坚持了很长时间。体重虽然减下来了,但却为健康埋下了隐患。
后来有一次吃完晚饭,我就觉得肚子疼,在床上辗转反侧。当时我并不知道自己得了胆结石,以为就是胃疼。后来经过这么一折腾,那块石头“跑”了,就不疼了,这是第一次犯病。
第二次是半夜十二点多,肚子疼得醒了,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控制饮食,饥饿引起的胃溃疡。胃溃疡引起的疼痛,吃点东西就会好。好不容易翻出一罐八宝粥,就喝了,但喝完一小时后,疼痛也没缓解。
我自己是外科大夫,一摸,不行,估计得胆结石了。于是,大半夜我就医院,一手扶车把,一手摁着肚子。医院,找同事给我打了一针杜冷丁,这是跟吗啡一样止疼的药,不管用,还是疼得不行。再打解痉挛的药,打了好几针,嘴干得不得了,疼痛依然没有彻底缓解。
到了早上,大夫们都上班了,我到B超室一照,果然是胆结石。怎么治疗呢?开刀。所以,在年的5月4日,我的胆就被摘除了。
胆结石最爱的几个习惯
1
不吃早餐
早上不吃早饭的原因很多:忙、赶车、减肥…但结果都是一样:结石。
如果长时间空腹,空腹时胆汁分泌会减少,而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却不变,就会使胆汁中胆固醇出现饱和状态,从而易使胆固醇在胆囊中沉积。
有不吃早餐习惯的人,天长日久,容易形成胆固醇结石。
2
好吃甜食
吃甜的看起来和肥胖关系更大,但和结石关系也不小。
过量的糖分会促进胰岛素分泌,加速胆固醇积累,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和卵磷脂三者比例失调,从而导致胆结石的形成。
3
不爱喝水
平时不太爱喝水,或者饮用含钙、镁离子较多的硬水,胆汁浓缩也容易生结石。
水质的硬度还与水的来源有关,来自深井的水,尤其是矿泉水,溶解地壳内有益于人体的元素(钙、铬、镁、锰等)较多,属于硬水;而河流、湖泊的天然降水中含有此类元素较少,故称软水。
有一些已经患上了结石的病人也会被医生叮嘱多喝水。我们正常人就更应该每天保证饮水~毫升(约7~8杯)以稀释胆汁,还可适量吃些米汤、稀粥等。
4
饮食不洁
饮食不洁,将虫卵吞入消化道而得了蛔虫病,无孔不入的蛔虫钻入胆道等处产卵或死亡后,就会形成结石。
5
不良摄入
如果长期摄入油脂类食物过多,会促使胆汁成分改变,其中胆固醇与胆色素的含量增加,脂肪代谢产生紊乱,胆汁易浓缩,导致胆囊收缩能力降低,因而更易形成结石。
中年女性胆石症增多的原因,也与妊娠期和产后大量食用鸡蛋和肉类有关。
6
吃得太素
长期低脂肪饮食,其实也是胆结石的不利因素。
低脂肪会影响机体对营养的吸收,造成胆汁缺乏及营养不良,引起胆结石。
所以说,过犹不及,不管吃啥,适度就好。
7
老生闷气
老生闷气、长期压抑,找不到出口“泄洪”,就会肝气郁结、气滞,胆汁易瘀阻,就易产生胆结石。
中医认为百病皆生于气,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可对证吃些调节情绪的中药。
另外,笑也是一味良药,不仅能养肺,还能疏散郁结,使身心通畅。
来源:国医大师健康
责任编辑:施璐玮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