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省直三院即可订阅本 随着腹腔镜与内镜的结合,消化内科与普通外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很多以前通过外科手术才能解决的疾病,现在内科医师通过胃镜或肠镜就能解决,消化内科外科化已成为一种专业特色。
内镜,就是经自然腔道进入体内,到达手术的部位操作的技术,在消化内科主要是经口、肛门途径进入。目前,消化内镜可以治疗这些疾病:
1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这是通过隧道内镜进行肌切开的微创新技术,逐渐成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方法之一,能迅速使常年进食困难的贲门失弛缓患者脱离痛苦。
2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及息肉切除术对于消化道无蒂息肉、平坦或浅凹陷型息肉、平滑肌瘤及早期癌患者,可以在黏膜下层注射药物,在形成液体垫后将病变的黏膜组织切除,在对胃肠损伤最小的情况下增加病灶切除的面积和深度,达到与手术切除接近的效果。
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将胃肠道病灶(包括胃肠道早期肿瘤)与其下方正常的黏膜下层逐步剥离,完整切除病灶,由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发展而来,已经成为治疗胃肠道早期癌症及癌前病变的首选方法。
4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术(EUS-FNA)一种在超声内镜监视下进行病灶组织抽吸活检的技术,不仅能直接观察局部病灶影像,还能对食管、胃、十二指肠、直肠及其周围脏器的病变通过细针穿刺抽取细胞和组织碎片用于病理学检查,帮助确诊病变性质,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诊断新技术。
5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ERCP于年由mccunne氏首先报导,后由大井等人使本法日趋完善,近十年来,随着器械及插管技术的不断进步,ERCP成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90%左右,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成为诊断胰腺和胆道疾病的重要手段。十二指肠镜技术包括: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网篮碎石取石术、胆管支架内引流术(ERBD)、鼻胆管引流术(ENDB)、胰管引流术(ERPD)等。
6内镜下消化道扩张及支架置入术食管贲门部狭窄、幽门及十二指肠狭窄、结肠狭窄都可以在内镜下用激光、微波、高频电刀切割及扩张器进行扩张,必要时可置入支架,可取得较长期缓解的效果,这种技术为许多晚期肿瘤患者提高了生活质量。
7内镜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结扎及硬化术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常见的一个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大量呕血,黑便或暗红色血便等,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致死原因。内镜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结扎及硬化术在挽救因食管曲张静脉破裂而大出血的患者时能发挥重要作用。
8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内镜引导下,经皮穿刺放置胃造瘘管,营养液通过造瘘管直接输注到胃内,达到胃肠道营养和其他治疗目的。这种技术为需要长期肠内营养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为患者的营养治疗提供帮助。对改善食管重度狭窄患者的营养状态非常有用。
9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NOTES)通过人体的自然腔道如口腔、肛门、尿道及阴道等置入软性内镜,分别穿刺空腔脏器如胃、直肠、膀胱及阴道后壁等到达腹膜腔,建立操作通道和气腹,在内镜下完成各种腹部外科手术。
注:为防止不适,个别照片做了虚化处理。
文/李鸿彬(消化-肿瘤内科)
编辑/冀慧丽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价格北京治疗白癜风疾病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