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饮食保健
疾病用药

医考每日速记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出血、水肿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发热、恶心、呕吐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我国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是胆石症,其原理是共同通道学说;西方为过量饮酒。

2.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诱因为暴饮暴食。应注意“病因”和“诱因”的区别。

3.共同通道学说:共同通道受阻→胰管内高压→胰腺腺泡细胞破裂→胰液外溢→胰酶激活→自身消化。其中最先被激活的酶是胰蛋白酶。正常情况下,当胰液进入十二指肠后,在肠激酶作用下,首先激活胰蛋白酶原(发病的主要因素),形成胰蛋白酶,在胰蛋白酶作用下使各种胰消化酶原被激活为消化酶,对食物进行消化-在某些情况下也对自身消化。

一旦各种消化酶原激活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活化酶有磷脂酶A2(细胞毒作用-胰腺坏死)、激肽释放酶或胰舒血管素、弹性蛋白酶(破坏胰腺导管和血管壁-出血坏死)和脂肪酶(释放出脂肪酸-与钙离子结合-难治性低钙血症)。

二、病理改变:基本病理改变是胰腺呈不同程度的水肿、充血、出血和坏死。

1.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病变轻,多局限于体尾部。胰腺肿胀变硬,充血,被膜紧张,其下有积液。腹腔内脂肪组织可见白色皂化斑。腹水淡黄色。有时可发生局限性脂肪坏死。

2.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变以实质出血、坏死为特征。胰腺肿胀,呈暗紫色,坏死灶呈灰黑色。腹腔内可见皂化斑和脂肪坏死灶,腹膜后广泛组织坏死。晚期坏死组织合并感染形成胰腺或胰周脓肿。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①腹痛: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常于饱餐和饮酒后突然发作。疼痛部位多位于中上腹,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取弯腰抱膝位可缓解。呕吐后腹痛不缓解为其特点。

②恶心、呕吐和腹胀:呕出食物和胆汁,吐后腹痛不减轻。同时有腹胀,甚至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③低血压或休克:常在重症胰腺炎时发生。

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代谢紊乱:常有代酸、低钾、低镁、低钙。

⑤手足搐搦,可因低血钙引起。机制:大量脂肪组织坏死分解出的脂肪酸与钙结合成脂肪酸钙,钙大量消耗所致。

2.体征

(1)轻症急性胰腺炎:腹部体征较轻,可有腹胀和肠鸣音减少,无腹肌紧张和反跳痛。

(2)重症急性胰腺炎:上腹或全腹明显压痛,并出现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并可出现移动性浊音。伴有麻痹性肠梗阻可有明显腹胀,腹水常呈血性,淀粉酶明显升高。两个特殊体征:①Grey-Turner征:因胰酶、坏死组织及出血沿腹膜间隙与肌层渗入到腹壁下,致两侧胁腹部皮肤表现为暗灰蓝色。②Cullen征:脐周皮肤青紫,机制同Grey-Turner征。

四、主要全身并发症及局部并发症

胰腺炎并发症

表现

全身

ARDS

突起发作、进行性呼吸窘迫、发绀等,常规氧疗不能缓解

急性肾衰

少尿、蛋白尿和血尿素氮、肌酐进行性增高等

心血管系统

心力衰竭、心包积液和心律失常

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常因应激性溃疡或黏膜糜烂所致

下消化道出血:可因胰腺坏死穿透横结肠所致

局部

胰腺脓肿

起病2~3周后,由于胰腺及胰周坏死继发感染而形成脓肿。表现为腹痛、高热、上腹肿块和中毒症状

假性囊肿

病后3~4周形成,由于胰液和液化的坏死组织在胰腺内或周围包裹所致。多位于胰腺体尾部,可压迫邻近组织引起相应症状。囊壁仅见坏死肉芽和纤维组织,无上皮,囊肿穿破可致胰源性腹水

五、辅助检查

临床特点

备注

血淀粉酶

2~12小时开始升高、24h达高峰、持续3~5天

淀粉酶高低与病情不平行

尿淀粉酶

12~14小时开始升高、持续1~2周

尿淀粉酶水平可受患者尿量的影响

血清脂肪酶

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

就诊较晚者有诊断价值,特异性较高

C反应蛋白

胰腺坏死时,CRP明显升高

有助于评估与监测急性胰腺炎的严重性

血糖

10.0mmol/L提示胰腺坏死,预后不良;11.2mmol/L提示重症胰腺炎

血钙

<2mmol/L提示重症急性胰腺炎;<1.5mmol/L提示预后不良

B超

作为初筛检查。后期对胰腺脓肿和假性囊肿有诊断意义

增强CT

诊断胰腺坏死的最佳方法

注意:①急性胰腺炎时,最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是血淀粉酶测定,最早出现异常的检查指标是血淀粉酶。②急性胰腺炎时,能够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检查指标是血钙(2mmol/L)、血糖(11.2mmol/L)。③急性胰腺炎时,诊断胰腺坏死的最佳方法是胰腺CT,尤其是增强CT。

监测指标

病理生理改变

白细胞升高

炎症或感染

C反应蛋白>mg/L

炎症

血糖>11.2mmol/L

胰岛素释放减少,胰腺坏死

TB、AST、ALT升高

胆道梗阻、肝损伤

白蛋白下降

大量炎症渗出、肝损伤

BUN、肌酐升高

休克、肾功能不全

血氧分压下降

ARDS

血钙<2mmol/L

钙内流入腺泡细胞,胰腺坏死

血Na、K、pH异常

肾功能受损、内环境紊乱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急性胰腺炎=饱餐、酗酒史+上腹痛向腰背部放射+血淀粉酶升高,辅以B超或CT检查。

2.有以下表现应按重症胰腺炎处置:①临床症状:四肢厥冷、烦躁不安、皮肤呈斑点状等休克症状;②体征:腹膜刺激征、腹肌强直,Grey-Turner征或Cullen征;③实验室检查:血钙明显下降(2mmol/L以下),血糖>11.2mmol/L(无糖尿病史),血尿淀粉酶突然下降;④腹腔诊断性穿刺:发现高淀粉酶活性的腹水。

3.鉴别诊断:消化性溃疡穿孔、胆石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肠梗阻、心肌梗死等。

七、内科治疗

禁食、胃肠减压

为急性胰腺炎的基础治疗。持续胃肠减压可防止呕吐、减轻腹胀并增加回心血量

营养支持

如无肠梗阻,应尽早行空肠置管肠内营养(EN)

补充体液

积极补足血容量,注意维持热能供应,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防治休克

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休克,因此补充体液,防治休克是关键

止痛

可给予哌替啶,禁用吗啡,以免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

抗生素

并非必要;如合并感染,需选用1~2种抗生素

抑制胰腺分泌

首选生长抑素类药物(奥曲肽)

抑制胰酶活性

仅适用于重症胰腺炎早期。可选用抑肽酶、加贝酯

八、外科治疗

1.手术适应证:①虽经合理支持治疗,临床症状继续恶化;②暴发性胰腺炎经过短期(24小时)非手术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不能得到纠正;③胆源性胰腺炎;④不能排除其他急腹症;⑤胰腺和胰周坏死组织继发感染;⑥病程后期合并肠瘘或胰腺假性囊肿。

2.手术方式:①最常用的是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同时行胃造瘘、空肠造瘘(肠内营养通道),酌情行胆道引流术。②若继发肠瘘,可将瘘口外置或行近端造瘘术。③形成假性囊肿者,可酌情行内、外引流术。④伴有胆总管下端梗阻或胆道感染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宜急诊或早期(72小时内)手术。

在中国,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是

  A.暴饮暴食

  B.酗酒

  C.胆道结石病

  D.胃肠炎

  E.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男性,40岁,上腹痛2d,呕吐,腹胀,血淀粉酶U(Somogyi),血压80/50mmHg,脉搏次/分,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肾功能衰竭

  B.急性胰腺炎

  C.急性心肌梗死

  D.急性胃炎

  E.急性肝炎

提示重症胰腺炎的体征是

  A.Courvoisier征阳性

  B.肝浊音界消失

  C.Grey-Turner征阳性

  D.Murphy征阳性

  E.肝区叩击痛阳性

鉴别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下列哪项意义不大

  A.血清淀粉酶增高

  B.血钙降低

  C.血清正铁血红蛋白阳性

  D.胁腹部及脐周皮肤出现紫色瘀斑

  E.发病后很快出现休克

(5~6题共用题干)

男,45岁。酗酒后8小时出现中上腹疼痛,放射至两侧腰部,伴恶心、呕吐。体检腹部有压痛、肌紧张及两侧腰腹部出现蓝棕色斑,血压75/55mmHg,脉搏次/分。

应首先选择的检查是

  A.血、尿常规

  B.尿淀粉酶

  C.胸腹部X线

  D.血清淀粉酶

  E.腹部B超

对诊断困难者应进一步采取

  A.剖腹探查

  B.ERCP检查

  C.抗感染治疗下严密观察

  D.抗休克治疗

  E.腹腔穿刺

1.C;2.B;3.C;4.A;5.D;6.E;

++++++++++++++++++++++++++++++

安卓教育,追求卓越,人生因拼搏而精彩!

培训项目:临床执业医师、临床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药师考试培训安卓理念:只有好的师资团队、专业的师资团队才能带着你走向成功。--或咨询安卓教育各地分校官方网址:







































微信聊天机器人开发
微信营销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mbc.com/jbby/7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