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67岁男性,因“确诊食管癌半年,进食梗阻加重1周”入院。患者-10开始出现进食干饭梗阻感,于外院查胃镜示:距门齿19cm处见一占位,累及食管1/2周,病理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分化。-11-09开始于外院行放疗30次,雷替曲塞+奈达铂化疗5周期。-02开始出现进食后呕吐,-02-04于外院内镜下食管狭窄扩张术,术后一度可进食软饭,但进食梗阻感呈进行性加重。1周前出现进食流质随即呕吐,1天前出现饮水呛咳明显,伴咳嗽、咳大量脓痰。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入院后查胸部CT示:食管上段增厚,考虑食管癌;两肺多发散在斑片、结节影,左肺下叶团块影,考虑吸入性肺炎;纵隔内小淋巴结影(第七组)。-05-29行超细胃镜检查见:进入食管距门齿19cm处见新生物堵塞管腔,超细胃镜勉强通过,距门齿20cm后壁见瘘口,瘘口直径约1.2cm,新生物下缘距门齿约25cm。
医院消化科李学良主任和倪金良主任与患者家属商量后,在胃外科曹斌主任协助下遂行新式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以指压及透光法选择中上腹偏左穿刺点后,消毒、铺巾,胃内充气,以细针穿入胃内2次导出缝线并将胃壁与腹壁缝合、固定,局部切开1cm后以粗针穿入胃内,退出针芯后将气囊式胃造瘘管插入胃腔后胃囊注水5ml,拉紧贴于胃壁,固定腹壁垫片。
内镜操作图片
术后安返病房,无腹痛腹胀、发热畏寒等不适。术后予加强抗感染、抑酸、静脉营养支持等常规处理。术后第3天嘱患者通过胃造瘘管注射少量温水,并逐步加量,术后第6天开始泵入肠内营养液,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
新式胃造瘘方法,造瘘管不必经口进入胃内,直接从腹壁穿入胃内,可以插入比传统方法更粗的造瘘管,且更换方便。该新式造瘘术,值得临床不断推广,造福广大患者,尤其适于伴咽喉或食管狭窄而需要行胃造瘘的病人。
编辑
张伟锋
赞赏